卢伊吉·博凯里尼 路易吉·鲁道夫·博凯里尼(意大利语:Luigi Rodolfo Boccherini,1743年-1805年)生于意大利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年在罗马学习,1757年到维也纳,1761年到马德里,成为西班牙王子Don Luis的宫廷音乐家,此后一直居住在西班牙,1805年死于马德里。 博凯里尼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作曲家之一。他的大量交响曲,弦乐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作品音调和谐优雅,旋律优美动听。虽然在音乐形式上不如同时期的海顿完美,但更为平易近人。作为大提琴演奏家,他的大提琴协奏曲也在音乐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博凯里尼的作品在长时间被埋没后,现在已得到广泛的复兴。 他对大提琴的技巧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左手方面。他提高了大提琴的把位、拓宽音域到降B;对拇指的要求很高、发展双音的技巧与快速音程。
杜波特兄弟 法国大提琴演奏的奠定者是贝尔特奥·马丁(Matin Berteau,c.1700-1771),他的学生包括18世纪很有名的Duport兄弟。哥哥叫尚·皮耶·杜波特(Jean-Pierre Duport,1741-1818),弟弟叫做尚·刘易斯·杜波特(Jean-Louis Duport, 1749-1819)。 哥哥皮耶·杜波特是斐德列大帝在柏林宫廷教堂里的首席大提琴手,同时教导当时的王储威廉拉琴,并掌管当时宫廷里的音乐事务。因此他认识莫扎特和贝多芬,莫扎特曾用一段他所写的小步舞曲的旋律写下一首变奏曲(K.573),贝多芬也曾与他一起演奏过,他所写的两首作品5号的大提琴奏鸣曲是由他演奏并题献给后来当上皇帝的威廉大帝。 弟弟刘易斯·杜波特一开始是先学习小提琴,后来在哥哥教导下,转而演奏大提琴,1768年在巴黎的「高雅音乐会」(Concert Spirituel)演出后声名大噪,展开他的演奏生涯。他的演奏技巧卓绝,常常被人家拿来跟当时非常杰出的小提琴家维奥蒂(Viotti)相提并论。曾经有一次代替 Viotti 上场演奏,用大提琴拉小提琴曲且演出得非常成功,因此又被称为「大提琴的 Viotti 」。 除了留有一部关于大提琴演奏的巨著「论大提琴指法之艺术与弓的运用」之外,刘易斯·杜波特所创作的「21首练习曲」(其中一首是皮耶·杜波特所写,一首是 Matin Berteau 所写),至今仍是大提琴演奏家必练的曲目。 由这样一位大提琴大师所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至今却鲜少有演出机会,实在十分可惜,主要原因是作曲家并未留下实用的印刷本乐谱,同时这些曲目在曲中大量使用高把位的拉奏技巧,以现今的大提琴来演奏有其难度。不过这都难不倒大提琴家彼特·哈尔,他不但详实考据,确保忠于作曲家的原作精髓,并克服演奏技巧上的困难,让乐迷们有幸在录音中听到这三首优美的「大提琴协奏曲」!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那有名的 Stradivarius 大提琴(1711年)的故事啰! 杜波特先生有天在拿破仑面前演奏,这位战场英雄不太懂得文化,当他听到眼前这个庞大的东西居然可以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竟要求音乐家把他的琴借他拉看看,刘易斯·杜波特虽然心有不愿,但能说什么?也就在那众目睽睽之下,突然听到「喀嗤」一声,拿破仑的马靴就这么地不经意地弄坏了这把大提琴的侧板。相信当时杜波特一定非常地难过。 1842年这把提琴后来由一位法国大提琴家 Auguste Franchomme以22000法郎买去,这位大提琴家是肖邦(Chopin)的好友,肖邦所写的大提琴奏鸣曲及大二重协奏曲(Grand Duo Concertante)都是献给他的。 后来这把大提琴在演奏家罗斯特罗波维奇 (Mstislav Rostropovich) 的手中。
尚·巴替斯特·布雷瓦尔
尚·巴替斯特·布雷瓦尔(Jean Baptiste Bréval 1753-1823)出生在法国的巴黎,是一位优秀的大提琴加和作曲家。从小展露卓越的音乐天分, 向库比(Fran?ois Cupis 1732-1808)学习大提琴。二十一岁时已是知位很优秀的大提琴教师。22岁时发表了他的第一首大提琴作品。1778年他首次演秦了自己创作的奏鸣曲。 1775年他出版了第一首作品,编号第一号的六首concertante quartets。 1778年他成为专业的大提琴家,也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 1781年至1800年,他担任Feydeau剧院管弦乐团的大提琴手。其间也任教于音乐院指导大提琴和担任其它剧院和乐团演出。 1800年之后Bréval开始转向乐团的行政管理工作,直到1814年退休。 布雷瓦尔是位多产的作曲家,其大部份的创作多写给大提琴演奏,并且经常首演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在当时被认为非常适合给业余大提琴者拉奏。布雷瓦尔最著名的作品为大提琴奏鸣曲Op.40,流传至今。 布雷瓦尔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为1804年出版的“Traité du Violoncello”,在序言中宜称:“这本教程中所介绍的基本方法,是他努力寻求到的,是使初学者一直到程度较深的都切实可行的正确方法。”这可能是大提琴史上第一本系统化探讨大提琴的论著,虽然其中有些观点备受争议,但其内容对大提琴史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为大提琴做了许多的作品,包括七首大提琴协奏曲和四首大提琴奏鸣曲,更有许多得室内乐作品,为大提琴音乐做了许多的贡献,其中最知名的是1795年所创作的Sonata in C major Op.40, No.1,这是一首为学生所创作的古典时期作品,是学习大提琴的学生必定学习的经典名曲之一。 Bréval于1823年去世于法国的Colligis Ais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