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雕艺术

 来来永胜 2018-07-20

传说我国的留青竹刻工艺、技艺始于唐代,流传于江、浙、沪一带,而竹刻与书画艺术结缘,则始于明代。
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
其中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留青竹雕,称平雕,通常也称为浅浮雕,是缙云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据当地老人讲,明末清初为鼎盛期,清时传入缙云。古时,从竹篮、竹椅、竹塌、屏风到竹筒、竹册等,都成为竹雕创作最初的来源。
留青竹雕以竹子为材料,在竹子表面的青皮上雕刻图案,即在施艺时,利用竹筠、竹肌质地色泽的差异,以竹的外皮(即青皮)刻图纹,将剔除青皮后的竹肌做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艺术家将传统的山水画与竹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近、现代常州留青竹刻更是人才辈出,崛起了以徐素白、白士风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群体,并涌现出徐秉方、范遥青、徐秉言等一批代表性传人,徐秉方、范遥青的作品在美、英等国展出时,几度形成轰动盛况。

坐看云起 竹刻留青臂搁

留青竹刻 金秋

留青竹刻 仕女

徐秉方的代表作《云海松涛》

徐秉方留青竹刻(徐秉方被誉为“海内留青第一家”)



竹雕留青柳荫洗马图笔筒,清,高13.7cm,口径最大9cm。清宫旧藏


竹雕留青人物楼阁笔筒,清,高11cm,口最大径6.5cm。清宫旧藏

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清中期,高11.1cm,口径5.5cm。清宫旧藏

竹雕留青仙人图臂搁,清,长23.5cm,宽6.8cm,厚0.7cm。清宫旧藏


箑边竹刻即扇骨竹刻,是将竹刻技艺运用于折扇上的一门雕刻艺术。明永乐皇帝朱棣,“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匠如式为之,自内传出,遂遍天下。”在皇帝的大力推广下,折扇业得以兴起。
明清以来,擅长箑边竹刻专家甚多。他们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为书画金石家兼竹刻,另一类为专职竹刻家兼通书画篆刻,前者颇具影响的有:张燕昌、赵之谦、陈鸿寿、杨聋石、胡老匊、达受、王石香等,后者有:张辛、蔡照、方洁、马根仙、周之礼、张楫如、谭一民、黄山泉、支慈庵、金西厓、张志鱼、徐素白等,可谓群星灿烂。

清乾隆 竹刻山水扇骨

鄭午昌 《鱸舟圖》 鄭午昌 《江風帆影》

張大壯 《漁家口福圖》張大壯 《田園風味圖》

溥儒《霽後群峰圖》 溥儒草書《杜甫詩一首》

竹刻《墨竹》画面之上新篁一杆逸然而立,是恽南田笔意,由张大千临摩的故题款为“南田翁有一竹斋

清 留青竹刻六骏图纹砚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