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说于腾(下)

 李俊玺书画 2018-07-20

 三、作为收藏家的于腾

      于腾荣膺收藏家的称号,不是一蹴而就,但也堪称神奇。他一没有家传,二不是专攻,顶多也就是上过速成班,短短几年的功夫,却跻身晚清收藏大家之林,不得不佩服他聪慧过人。而他的成功也值得我们借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于腾的成功,得益于良师益友。于腾的收藏圈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是方家里手,难于登堂入室,譬如李佐贤、李思庆。

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县左家庄人。道光八年(1828年)乡试夺魁中解元,十五年(1835年)会试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八年殿试,3年后加科散馆,由礼部庶常授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道光二十四年典试江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任福建汀州知府。咸丰二年(1852年)引退故里。他不仅是清代颇有影响力的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著名的书画鉴赏家,还是著名诗人。《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咸丰、同治间……收藏书画者,当时有三李之目,谓李季云恩庆,李西园东,李竹朋佐贤也。李佐贤还与戴熙、吕尧仙、刘燕庭、吴式芬、陈介祺、鲍康、叶名澧诸人交好。李佐贤在晚清收藏界的地位,可谓一呼百应。亲不亲故乡人,于腾结交李佐贤,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画说于腾(下)


石涛(1641-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1645年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小乘客、清湘遗人、瞎尊者、零丁老人、苦瓜和尚等。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刘海粟曾这样评价石涛:在中国艺术史里,从王维到现在,这一千一百六十八年间,不少高品的艺术,但是怎能比得上八大与石涛的伟大,永远在艺苑里,放射不朽的光辉。现存石涛《枕流拥书图》纸本设色,宽59厘米,长93厘米,光绪乙巳(1905)年重裱。钤印:石涛、瞎尊者。鉴藏印:竹朋鉴定、飞卿过眼、藏之大千、大风堂珍藏印。此图奇松突兀,气势浑茫,横亘山石,形态各异,远方湖水,岚气弥漫,静谧而空灵。山石以淡墨勾皴,用浓墨、焦墨破擦,多种皴法交织互施,满纸氤氲呼呼欲出,极尽山川变幻之形势。笔墨虽简约,但意境深邃、悠远,大有踏遍名山人未老,奇峰搜尽半尺宣的心界。其中的竹朋鉴定、飞卿(即于腾)过眼钤印,向我们昭示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

再譬如李恩庆,李恩庆(?~1864),隶汉军正白旗,字季云,一曰寄云,室名爱吾庐,河北遵化人。道光十三年进士,由御史官两淮盐运使,精鉴别,富收藏。兴到偶作山水,辑有《爱吾庐书画记》。同李佐贤、戴熙关系匪浅。

李恩庆有一卷崔悫《竹林飞禽图》,后转到了于腾名下。该图钤有乾隆嘉庆内务府印章10方:明项子京项子京家珍藏(朱文)。明代开国功臣沐英第三子沐昂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白文)。康熙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芳林主人鉴赏(白文)。汪由敦两方印章汪由敦印(白文)、谨堂(朱文)。梁诗正两方印章诗正(朱文)、香林(白文)。吴大澄恪斋鉴藏书画(白文)。伍元蕙南海伍元蕙宝玩(朱文)。载铨曾存定府行有恒堂(朱文)。于腾(字飞卿)飞卿过眼(朱文)。李恩庆李氏爱吾庐珍藏书画记(朱文)。画说于腾(下)


画幅后有近代画家陈石濑的题跋,断定此作为崔愨传世孤品。画面上青翠的竹林中,各种飞禽或左右顾盼,或引颈相啼,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如临其境,令人叹为观止。

崔悫,北宋院体画家(即宫廷画家),生卒年不详,北宋著名花鸟画家崔白之弟,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官至左班殿直,工书花竹翎毛,笔法规模,与白相若,凡造景写物,必放手铺张而为图,所画花鸟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中花鸟的情态神志。崔悫和崔白两兄弟的花鸟画打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荃父子工致富丽的黄家富贵为标准的花鸟体系,开北宋宫廷绘画之新风。

于腾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藏友,时常伴随左右,这就是沈贤修。沈贤修(1835-1914),刘师培《左庵外集》记载:沈鹤子寓蜀有年,以书画名,尤精鉴古。号鹤子,一号禅和子。祖籍浙江吴兴,清同光时宦游四川,曾任县丞、蓬溪盐大使等小吏,嗜佛,善画佛像,篆、隶尤工,取法于邓石如。蜀中遗迹颇富。他的交游甚广,在政界交往者有张之洞、吴棠、吴郁生等,并与书画家、收藏家于腾、沈渊公、方濬颐、冯金伯、严岳莲、如山、端秀、胡世荣、钱鸿、俞昌言、叶大起、唐少坡、宣维礼、邹宪章等人过从甚密。光绪二十五年,因行止不端被革职。沈贤修不仅眼力过人,精通篆刻,而且对历朝历代书画家印信,收藏家鉴赏章如数家珍。有《沈贤修印谱》传世,内有为于腾制作的飞卿过眼”“飞卿珍秘等印章印蜕。

从于腾的藏品中可以发现,不是名家的书画他从不过问,不是流传有序的作品他不去购买。于腾尤其佩服当时那些超凡入圣的收藏大家如吴荣光、徐渭仁之流的鉴定,对这些人家中流出的藏品,不遗余力,尽可能纳入囊中。

吴荣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伯荣,又字殿垣,号荷屋、可庵,别署为拜经老人,晚年又别号石云山人。清广东南海人。嘉庆己未进士,历任编修、擢御史及巡抚天津漕务(河运)。道光年间官到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后因事被降职为福建布政使。工书画,精金石,对碑帖考鉴造诣极深,他集编家藏真迹及拓本刻成《筠清馆法帖》六卷,有著作《帖镜》《辛丑销夏记》《石云山人诗稿》等。

徐渭仁(1788-1855),字文台,号紫珊、子山、不寐居士。上海人。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精于鉴别,当时人称为巨眼。室名有隋轩”“春晖堂”“千声室”“宝晋砚斋”“实事求是斋”“寒木春华馆等。他藏书画、图书的印章有文台”“紫珊秘玩”“上海徐渭仁收藏印”“上海徐紫珊收藏书画金石书籍印。辑有《春晖堂丛书》《隋轩金石文字》《法帖》。

或者是缘分,或者是巧合,于腾自称东海郯人,曾购得大量吴荣光藏品。其中两幅精品,在世之时就转入了兰陵缪氏之手。兰陵缪氏何许人也?缪荃孙也。缪荃孙(1844-1919年),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郡望山东兰陵,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后举家迁居成都,时年已21岁。1867年应四川乡试中举,因非川籍人,未授名。后充总督吴棠、川东道姚彦士幕僚,遍历川东北各地,搜拓石刻。张之洞任四川省学正,曾执贽门下,为其撰写《书目答问》4卷。清光绪丙子(1876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事编撰校勘十余年。这两幅作品分别为:唐高闲《千字文》残卷与北宋张先《自书诗卷》。画说于腾(下)


高闲,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是一个活跃在唐宣宗(847-859年)时的书家,曾出家于湖州开元寺,后入长安荐福寺、四明寺,事佛余暇,酷爱书法,尤善草书,学张旭、怀素草书之法,并与当时的名诗人张祜、陈陶以及著名文学家韩愈友善,相互过从甚密,张祜曾作《赠高闲上人》诗云:道心黄叶老,诗思碧云秋;卷轴朝廷笺,书函内库收。这说明高闲法书在当时已被朝廷所重视。高闲《千字文》残卷为纸本,纵26厘米,横252厘米,白麻纸质。前后两边均残。书心上钤有宋、元、明、清各时期官私收藏玺印。吴荣光为荷屋鉴赏,于腾为飞卿过眼,清缪荃孙是缪荃孙藏。残卷因在浙江湖州发现,被称之为湖州本高闲《千字文》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词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蔡襄等时有酬唱,相交甚欢。他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著有《张子野词》。

张先《自书诗卷》,水墨纸本,尺寸:45×346厘米。引首:自书诗卷,文嘉书;钤印:文氏休承、文嘉;款识:调寄一从花,吴兴张先,拖尾:挥毫落笔,出规入矩 笔笔流丽,潇洒大方,张照题(雍正乾隆年间题)。钤印:张照私印,收藏印有:飞卿过眼(于腾)、繆荃孙藏、荷屋鉴赏(吴荣光)等。

于腾收藏了如此多的国宝,需要大量资金调用,他是如何筹措得呢?看看吴永是怎么记叙的。吴永(1865-1936),字渔川,一字盘公,盘庵,室名观复斋,别号观复道人。祖籍吴兴南门前邱,生于四川宁远府西昌县。8岁能文。清光绪四年(1878)父殁,次年随母徙成都。光绪十四年(1888)娶曾纪泽次女。光绪二十三年,经过李鸿章的大力推荐,补授直隶怀来县知县。八国联军时,因迎驾有功被慈禧重用。元配早逝,再娶盛宣怀之堂妹为继室。民国初年曾任山东提法使。工书法,学董其昌。他口述有《庚子西狩丛谈》一书。

吴永1928年写道:于腾字飞卿,山东兰山人,光绪初官四川知县,余幼在蜀中知其人为能吏,家甚富,所收法书名画多精品。后劾罢归里,极图书园林之乐。多内宠,歾后诸姬争产构讼,家遂中落,所藏散若云烟矣。噫!以项子京之风雅隽迈,收藏之富甲海内,身殁未几,遭兵燹掠夺殆尽,得毋收藏家,例为造物之所忌乎。”“能吏也,在此权当一家之言。

当然,于腾还有另外一面,《益州书画录续编》记载:善诗,工书,尤善笔札。赏鉴尤精,刻宋本《昭明文选》《皮子文薮》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