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二生三”向“执两用中”谈开去——《混元整体理论》读书笔记

  平凡的人 2018-07-21

编者按:为加强同学们的气功科学理论水平,江西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教授带领气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正在进行暑期读书活动,对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教授著的《混元整体理论》、《针灸心法浅谈》等书进行深入的学习,以下为2018级研究生赵张旸同学的读书体会


赵张旸同学

关于“二生三”里的“三”,是一个特定的物质层次,是“形而上”的“道”、“气”转化为“形而下”的“器”的一个阶梯。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据此,则“三”是指阴、阳二气和由阴阳和合而形成的和气。——《混元整体理论·宇宙的物质性》

庞教授提到万物是由阴、阳和阴阳和合形成的一团“和气”生发出来的。阳化气,是功能的开始;阴成形,是有形之物的开始;“和”由阴阳和合而成,是气的开始。形、气、质在初始阶段是混而为一的状态,即为“三”的层次,这个层次就相当于万物层次的混元气。综上分析,“三”这一团“和气”即是萌动的阴阳本身和阴阳和合化生之气的统一体,由于此三者皆处于初始状态,界限不甚分明,所以老子将他们三者命名为“三”的层次,这个层次处于阴阳之下万物之上,“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应该是一种混沌未分的状态。


由此看来,万物形成的关键即在于“和”,“和”将看似矛盾的阴阳两物融合化生成为一种灵动的“和气”,这其中竟隐含了儒家“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用其中在于执其两”。阴气和阳气作为两种物质,性质截然相反,阳气“动而流行”,阴气“静而凝聚”,阴和阳共同作为执两用中的“两”分立两侧,两者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附,当两者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逐步“了解对方”后,阴和阳算是“互有所执”了,从而“用中”便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这一“用中”,就产生了美妙的“和”,“和”将阴阳二端和化为一,从而便有了万物的肇始。


从“二生三”到“执两用中”,可知“和合”、“执中”的基础是对矛盾双方充分的了解和融合。推此及事亦是如此,做人处事时眼界应当放得宽一些,将“阴阳”“两端”都放在自己的视野中央,充分的了解双方的体性,方能在“和合”、“用中”时游刃有余,甚至将两者碰撞出新的火花,所谓“头脑风”,大抵也是不同思想“和合”的表现之一吧。



由此推演到生命的养护和疾病的调治,最为关键的就看能否用其中于生命,和其气于生命。如何才能用其中于生命呢?透过子思揭示的端倪,我们知道了用其中在于执其两。而这个两在生命中是什么呢?实质上就是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二气和合,身体的各项机能自然能在阴阳和合的基础上有序运转,即可对应“三生万物”的层次;若是没有这样的“和”与“用中”,阴阳处于“离决”的状态,自然失了化生万物的生机。至于疾病的调治,“和合”应是中医治病的大方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先“执其两端”,然后“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这体现的正是“用中”,是和合阴阳。


从老子“二生三”的阴阳和合到《中庸》的“执两用中”,是古圣先贤从悟得的宇宙起源到指引后世的法门,需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躬行不辍,知行合一。



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科学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