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高血压,治法大不同,怎不令人拍案称奇!

 伊悠帆123 2018-07-21

 

高血压病,是西医的病理概念,现在中医临床上有很多医生,一听到高血压,都按阴虚阳亢论处,治以平肝潜阳之法。其实,同样的高血压,背后的病机大不相同,名中医李可、李统华的医案告诉我们,同一个降血压,治法可以多么不拘一格——

 
温氏奔豚汤治高血压

胡某,女,46岁。患肾性高血压5年,低压在110120mmHg之间。近3年异常发胖,食少便溏,呕逆腹胀,头晕畏寒,足膝冰冷。近一月服羚羊粉后,常觉有一股冷气从脐下上冲至咽,人即昏厥。约三五日发作一次,其眩晕如腾云驾雾,足下如踩棉絮,形胖而无力。腰困如折,小便余沥,咳则遗尿,时有咸味痰涎上壅。常起口疮,头面自觉轰轰发热,中午面赤如醉。舌淡胖,苔白腻,脉洪不任按,久按反觉微细如丝。脉证合参,认为阴盛于下,阳浮于上,上热是假,下寒是真。治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投予温氏奔豚汤,附子用30g,另加吴茱萸15g,肾四味(即枸杞子酒泡菟丝子盐水补骨脂仙灵脾四味)60g,生龙牡、灵磁石、煅紫石英各30g,山萸肉30g。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600mL,日三服。3剂后,尿量增多,矢气较多,腹胀大减。头已不晕,不再飘浮欲倒,腹中觉暖,已无冷气上攻。继服10剂,诸症均愈,血压正常。(《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按:高血压病,一般都按阴虚阳亢论处,治以平肝潜阳之法,落入西化窠臼之中,放眼医林,多半如此。本例李可根据症状,判为阴盛阳浮,治以益火消阴,不仅症状平伏,而且血压也降至正常,予人启迪。

温氏奔豚汤组成:附子、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草。功用:主治肝脾肾三阴寒证;奔豚气;寒霍乱,脘腹绞痛;气上冲逆,上吐下泻,四肢厥逆,甚则痛厥;寒疝;水肿鼓胀等症。

温补脾肾降血压

陈某,男,60岁。高血压已20余年,近3个月眩晕耳鸣加重,头面烘热,动则心慌,气不得续,纳差,渴不欲饮,神疲嗜睡,四肢酸困,下肢发凉,血压波动于180188/105113mmHg,望其面红如妆,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为脾肾阳虚,气馁阳浮,投以温补脾肾,益气摄阳,佐以健脾开胃之剂:炙附子25g(先煎),干姜10g,肉桂6g,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5g,山药20g,陈皮9g,炒杜仲15g,续断15g,焦山楂15g,炒麦芽15g,甘草5g。3剂后,眩晕减轻,头面烘热大减,血压降至158/105mmHg,下肢发凉亦减,续服9剂,头晕消失,耳鸣减轻,血压降至135/83mmHg(李统华治案)。

按:本例高血压,一派脾肾阳虚之证,另有头面烘热、面红如妆之气馁阳浮之象,因用四逆汤合六君子汤温补脾肾治本,另选肉桂引火归原,炒杜仲、续断补肾,焦山楂、炒麦芽开胃,血压降至正常,症状亦减。


小编有话说

虽说现在中西医手段结合,的确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但也难免使原先最为灵活的中医辨证陷入某种思维定式。咱们中医人在临床治病时,一定要认真辨证,细分病情,切勿被某一西医的病名禁锢了思路。切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