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鼻唇沟凹陷(转载)

 小口袋精灵 2018-07-22

 

术前检查及评估

术前行血常规、心电图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与求美者沟通,确认鼻唇沟宽度、深度和注射范围,评估注射脂肪量。

 

手术设计

术前求美者取站立位,标记出鼻唇沟注射区域及下腹部脂肪抽吸区域。

 

手术方法

求美者仰卧位,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巾单。脂肪组织的获取:以0.9%NaCl注射液500ml+2%利多卡因20ml+肾上腺素0.5mg配置肿胀麻醉剂;于脐孔下缘开口,在供区标记范围内行肿胀麻醉,至局部皮肤发白变硬,呈现“橘皮样”外观;插入细吸脂管,尾端连接注射器,于供区均匀抽吸出足够量的脂肪组织;弹力腹带加压包扎术区。脂肪组织的处理:将获取的脂肪组织置于换药碗中,去除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后,将脂肪组织剪成细颗粒状;将脂肪颗粒分装于2.5ml注射器内,将注射器针头方向向下竖直静置约5min,可见脂肪颗粒与其他液体分层,排出下层液体,再于注射器内加入0.9%NaCl注射液,摇匀,静置,排除下层液体;反复冲洗脂肪颗粒,直至下层液体澄清。脂肪颗粒注射:以1%利多卡因于眶下孔行局部阻滞麻醉;进针沿鼻唇沟皱褶走行,可视注射范围分多次进行,先达受区的最远端,边注射边退针;注射层次为皮下及深部;注射时,应使每条隧道中的脂肪颗粒均匀分布;注射后轻柔按摩塑形;术后予静脉滴注抗生素24h,预防感染。

鼻唇沟是颧颊部与上唇之间的分界线,从口角处向上延伸至鼻侧部,向下走行至唇联合以下,深度和形状因人而异。鼻唇沟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主要包括:

①皮肤衰老、变薄、缺乏弹力纤维,在重力作用下被拉长;

②面部脂肪代谢的变化,颧部皮下脂肪垫由于重力作用及表情肌的反复运动下垂移位;

③颧弓韧带、皮肤咬肌韧带因衰老弹性减弱而松弛,在重力作用下被拉长;

④鼻唇沟外上方与内下方组织结构的差别,外上方疏松,内下方致密;

⑤表情肌长期反复运动,鼻唇沟充当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支点,肌肉的运动使得皮肤颧部脂肪垫与SMAS层表情之间产生剪切应力,致皮肤皮下组织产生向下的相对移位;

⑥上颌骨发育不良,上唇组织后缩使鼻唇沟明显。综合上述几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鼻唇沟逐渐出现,并加深、加宽、变长,使面部呈现衰老形态,影响面部美观。

治疗鼻唇沟凹陷的主要方法为除皱手术和软组织填充治疗技术。软组织填充技术具有局部损伤小、恢复期短等优点,求美者易于接受。常用的软组织填充材料主要有自体脂肪、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材料各具特点。高景恒等对国际上应用的软组织注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归类,部分产品已在国内常规应用于鼻唇沟凹陷的填充并取得良好效果。自体颗粒脂肪是一种较理想的填充材料,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无排异反应等优点。但移植脂肪成活率较低,这一点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Zuk等从人吸脂术中将抽取的脂肪组织分离出大量类似干细胞的细胞,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可促进脂肪组织再生,促进新生组织的血管化进程。而Yoshimura提出以ADSCs为主的细胞辅助脂肪移植(cell assisted lipotransfer, CAL),极大地提高了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因此,笔者取静置后上层的脂质和脂肪颗粒部分混合注射移植,以提高移植后脂肪细胞的成活率。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

①脂肪获取部位选择脐周或下腹部,操作方便,同时可对下腹部起到美体塑形的作用;

②抽吸出的脂肪颗粒,应去除其中混杂的纤维结缔组织,以保证脂肪细胞的纯度;

③穆大力和栾杰研究发现,脂肪细胞移植的成活率与其离体后所进行的操作过程相关。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对其的操作。笔者在漂洗、纯化脂肪颗粒的过程中,未加入任何其他物质,仅用生理盐水进行漂洗。远期随访发现效果满意,如此,在简化操作的同时减少脂肪颗粒的离体时间,有利于提高脂肪颗粒的成活率;

④为保证脂肪细胞的活性,还应尽量减少对其的机械性损伤,包括脂肪细胞获取过程和注射过程。在获取脂肪细胞时,应做到动作轻柔,尽可能控制负压。马越波等发现,过大的负压会损伤脂肪细胞,应用负压吸脂机抽吸出的颗粒脂肪中,90%细胞被破坏,而采用注射器抽吸出的颗粒脂肪,其损伤量仅为10%。笔者使用20ml医用注射器,配合直径34mm的细抽吸针管,以回抽形成负压,即可获得满意的细胞量,并且对细胞的损伤较小;

⑤注射填充时,边退针边注射,并进行多隧道、多层次注射;同时,可选择肌肉层作为主要注射层次,因为肌肉层血供丰富,有利于脂肪颗粒的成活;避免在同一区域注入过多脂肪颗粒,防止出现脂肪移位或脂肪液化。如感到注射压力较大、注射困难时,应拔出针头,排出堵塞脂肪后再进行注射,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对脂肪颗粒造成损伤。注射后,应对注射区进行按摩塑形;

⑥在注射填充时,应采用局部阻滞麻醉,以避免受区在麻醉肿胀后出现形态改变;

⑦脂肪颗粒移植后成活率为40%60%,因此,在注射填充时应矫枉过正。笔者常用矫枉过正量为30%,经术后随访发现效果较为理想。另外,术后3~6个月嘱求美者复诊,对注射部位外形进行调整;

⑧自体脂肪移植的早期并发症包括血肿和感染。血肿可能是由于术中损伤血管所致,如出现,应彻底清除血肿并局部加压包扎,防止出现感染。如发生感染,应立即清除移植物,局部冲洗,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切开引流。如同一位置注入脂肪量过多,易出现脂肪液化,表现为无菌性炎症,若此时未进行及时处理常继发感染,处理方法同感染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