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岛风级驱逐舰

 fairyfail 2018-07-22

岛风级驱逐舰是旧日本海军于1941年动工的新型驱逐舰,属于丙级驱逐舰,即计划中的完美舰队驱逐舰,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时期最快的驱逐舰。


岛风级驱逐舰刷新了日本海军两项记录,一是安装三座五联装93式重型鱼雷发射管,可以一次发射15枚93型氧气鱼雷,堪称是当时日本雷击火力最强大的驱逐舰,使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危险的驱逐舰之一;二是装有试验涡轮机,海试时航速达到40.9节,这也创下日本海军除鱼雷艇外的大型舰最快航速,至2017年仍未被打破。


1944年此舰战沉于奥尔莫克湾。





建造缘由

 

1937年,世界各国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后,过去被条约限制的尺寸问题不复存在,新型驱逐舰的大型化与高速化已不可避免,当时旧日本帝国海军得知美国海军新型驱逐舰正在量产,同时在速度上超越当时主力的阳炎级驱逐舰。当日本海军大型远洋驱逐舰——甲型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基本完成之时,美国已经建成拥有28节航速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日本据此认为,规划中的新型驱逐舰必须进一步提高航速。

 

1939年年度,丸四舰艇补充计划列入了一艘单独的2567吨新型驱逐舰,准备作为未来水雷战队主力的样板。由于当时美国西姆斯级(Sims Class Destroyers),本森级(Benson Class Destroyers)驱逐舰的航速已达到37节,日本海军要求新的驱逐舰航速达到40节,同时装备6门127毫米炮和两座七连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舰政本部在吹雪级的基础上将舰体延长九米,主机为与天津风号试验舰相同舰本式高温高压锅炉(由拉蒙特锅炉改进而来,蒸汽温度400度,压力40公斤/平方厘米),功率75000马力。舰桥沿用夕云级样式,但指挥台前整流板,主炮仍为3座双联127毫米炮。至于七连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因为被认为“对东方人的体格来说操作困难”,最后更换为配置在中心线上的3座五联装形式,被看作是史上最强的驱逐舰。为了区别于甲型驱逐舰,这艘带有试验性质的新舰被单独划为丙型驱逐舰,实质是追求航速和火力最完美结合的“理想驱逐舰”。

 

岛风级驱逐舰预算于1941年“丸四计划”中通过,设计时注重高速和鱼雷攻击性能。由于生产不佳,因此“先建设16艘,最终建设32艘”的计划没有实现,只建造了岛风号一艘,因此岛风号未编入任何驱逐舰队,但曾多次编入舰队参加海战,该舰于1943年5月10日完工。 

 




建造列表

 

本级舰一艘,为岛风号。


 


时间表

 

1941年8月8日,丙型驱逐舰的首舰在舞鹤工厂动工,岛风号1942年7月18日下水,实际航速39节未达设计目标,船厂在试车时减少了1/6的排水量搭载才使速度达到了40.698节。1943年5月10日,岛风最终完工。

 

1944年11月11日在奥尔莫克湾被美机击沉。


 



技术特点

  

岛风级驱逐舰原定建造16艘,最终目标为建造32艘,但因为造舰能力无法配合、单舰成本过高,加上太平洋战争型态已经从军舰间的决战改变为航空武力的决战为主,岛风号无力应对新的作战局面。而且为了追求高航速与强大火力,造价高昂,需要消耗大量材料,这对战时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是完全不能承受的。投资在主攻鱼雷作战的驱逐舰不符合作战考量,因此仅建造本舰后便没有后续计划;与本舰作为对比则是重视防空机能的秋月级在后来的造舰计划中一路增产,可表现出不同战略下的军备整建思维。 

 

1941年8月8日,丙型驱逐舰的首舰在舞鹤工厂动工,日本有史以来航速突破四十节大关的记录只在1920年由旧峰风级驱逐舰“岛风号”实现过,所以第一艘丙型驱逐舰也命名为岛风以示纪念,岛风号隶属吴镇守府。岛风号与1942年7月18日下水,实际航速39节未达设计目标,船厂在试车时减少了1/6的排水量搭载才使速度达到了40.698节。1943年5月10日,岛风最终完工时还安装了21号对空电探和22号对海电探。

 

岛风级驱逐舰排水量2567吨,装127mm双联装炮3门,机枪6挺,五联装鱼雷管3座。只有岛风1艘,1943年竣工,是出于设计40节高速驱逐舰的目的建成的实验舰,用于鱼雷攻击高速突击战,防空反潜能力有所欠缺。岛风搭载了127mm高平两用炮6座,对空与反潜武器继承了旧日本海军舰驱逐舰的特点相对薄弱。

 

鱼雷发射管的配置上,原本设计时是希望安装两具不具再装填机能的七联装发射管发挥最大规模的鱼雷投射能量,最后考虑到发射管重量对当时日本士兵来说难以承受,加上无法在危急时刻使用人力转动的限制,改为3具五联装发射管。

 



最大特色为空前绝后的15座610mm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是当时世界上雷击火力最强大的驱逐舰。使用高温高压锅炉,轴马力接近80000匹。设计时速为39节,而在公试时达到了40.698节的航速,因此成为旧日本海军最快的驱逐舰之一。

标准排水量2570吨
航速40.698节
主火力50倍径127mm双联装炮塔x3(舰艏一座,舰艉两座)
副火力25mm 九六式高射炮(最大射击高度5500米,有效射击高度3000米),13mm 九三式机枪
鱼雷发射管610mm五连装鱼雷发射管x3(装载九三式氧气鱼雷)


服役事件

 



1941年8月8日,丙型驱逐舰的首舰在舞鹤工厂动工,岛风号1942年7月18日下水,实际航速39节未达设计目标,船厂在试车时减少了1/6的排水量搭载才使速度达到了40.698节。1943年5月10日,岛风最终完工。

 

服役后的岛风号编入以训练为主的第十一水雷战队,参与了1943年7月日军撤出基斯卡岛,因为此舰有当时最新型的电讯装置,其编入第一水雷战队执行任务,此次撤退作战时因为浓雾弥漫,舰队发生碰撞事故,第二十一驱逐队司令驱逐舰若叶号多处受伤,单独返回千岛基地后改由此舰担当司令驱逐舰。之后此舰护航摩耶,鸟海,冲鹰,数次往返横须贺至特鲁克岛,直至1944年3月末均在内南洋海域从事护航任务。

 



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时此舰为大和武藏护航。此后参加了10月的菲律宾海海战。1944年11月,莱特湾海战期间,“岛风”编入栗田舰队,隶属于第二水雷战队,武藏遭到重创之际,其和清霜负责护航,但由于遭到攻击而受伤,与滨风号交替任务。其后的11月11日担任输送部队,负责掩护增援菲律宾莱特岛的运输船,但被美军发现,在美国海军第38特遣舰队超过350架飞机的攻击下,动力舱被舰载机机炮枪多次命中。由于损害管理不及时,加之长时间维持高航速机动使得动力系统严重超负荷,最终因锅炉过热引起爆炸,“岛风”与另外3艘驱逐舰在奥尔莫克湾(Ormoc Bay)即(菲律宾海海战)沉没,全舰仅21人生还。1945年1月10日除籍。

 




2017年12月15日,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率领的沉船调查团公布,他们在菲律宾海域找到了二战时期日本海军最快驱逐舰“岛风号”的海底遗骸。

 

艾伦团队通过脸书(facebook)宣布了他们的新发现——日本海军在二战时期最快的驱逐舰“岛风”。 该团队称,“这艘驱逐舰装有试验涡轮机, 使它达到40节,它还可以一次发射15枚93型“长矛”鱼雷, 这使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危险的驱逐舰之一。” 

 



总体评价

 

岛风号是二战前日本海军试图以鱼雷战来做为决战兵器的战略构想产物,同时代的日本海军没有一艘驱逐舰能匹敌它的性能。

论文发表:www.mxlw100.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