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日本海军驱逐舰高速重雷的极致之作——岛风

 长弓有心 2022-05-22 发布于江西

1939年11月6日,日本海军舞鹤造船厂正在举行隆重的新舰竣工仪式,这艘看上去不是多雄伟的新舰被联合舰队赋予了巨大的期望,这就是最新型驱逐舰的首舰“阳炎”号。作为未来日本海军水雷战队的主力,阳炎级性能强悍不输于当时世界上任何一型驱逐舰,可太平洋对岸的对手也没闲着,随着美国新舰的开工,骄傲的日本人似乎又变得不淡定起来。

来自美国的刺激

1938年,美国在西姆斯级驱逐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始建造本森级驱逐舰,还未竣工时,日本就打探到了本森级的设计性能。本森级除了配备有5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2座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之外,最大航速居然高达37.5节,这无疑狠狠地抽了日本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文章图片1

本森级驱逐舰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驱逐舰就成为日本海军未来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并树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高速重雷——通过高速突进接近强敌,再用重型鱼雷解决对手。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导下,日本建造了峰风级驱逐舰,其最大航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9节,这个航速傲视全球可以说没有对手。后来随着峰风级的终极改型睦月级装备上610毫米鱼雷,高速与重雷终于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文章图片2

睦月级三日月号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日本海军战略发展需要越走越远,驱逐舰为了远洋作战也不得不越造越大。随着排水量的增加,日本基础薄弱的工业难以提供更加澎湃的动力,因此新式驱逐舰的航速很难得到改善,从特型的38节掉到白露级的34节,再慢慢爬升到朝潮级的35节、阳炎级的35.5节。航速一直是日本驱逐舰的制敌法宝,现在居然落在了美国人后面,是可忍孰不可忍。

文章图片3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刺激是1937年和1939年,美国分别动工了北卡罗来纳级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这两级战舰的最大航速都超过了27节。美国在海军条约前建造的战列舰原本一向以航速慢著称,例如田纳西级和科罗拉多级最大航速都只有21节(同时期的日本长门为26.5节,英国纳尔逊为23.5节),因此在日本水雷战术中,自己的驱逐舰必须得对美国战列舰保持十几节的航速优势,然而阳炎级这方面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日本人的这种思维很难理解,我也试过把鱼雷航速同这两种战舰的航速放在一起,结合驱逐舰切入角度、再装填二次突击等等数据做过演算,仍然没有什么头绪,也许是我水平不够吧。

日本保持驱逐舰航速优势的努力

在美国的刺激下,日本海军在1939年的丸四计划中列入了1艘试验性质的驱逐舰。军令部对新舰的性能要求简单粗暴:除了保持阳炎级6门127毫米50倍径舰炮的火力、6000海里/节的续航里程之外,最大航速不得低于40节、杀手锏加强为2座610毫米七联装鱼雷发射管!

文章图片4

阳炎级天津风号

对于这些性能指标,造船本务部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已经在阳炎级的9号舰“天津风”上做过动力试验,高温高压锅炉的研发已经有了进展,40节航速不是不能企及的目标。至于脑洞大开的610毫米七联装鱼雷发射管,由于加上次发装置后重量过大,不但会导致舰体重心不稳,水兵人力操作也非常困难,根本无法满足军令部的要求。

文章图片5

零式五型五联装鱼雷发射管

可兵装同航速一样是军令部不可能妥协的指标,军令部表示以往驱逐舰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绝对不可取,至少也得是五联装,并且数量必须增加为3座才能保证火力优势。针对造船本务部提出的困难,军令部难得“人性化”一回,表示次发鱼雷装填装置可以不要,双方这才达成了一致意见。

新式驱逐舰的船体大部分沿用了夕云级的设计,这里就不再敷叙。设计指标为长129.5米,宽11.2米,吃水4.1米,标准排水量2567吨。动力采用3座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2座舰本式减速齿轮汽轮机,2轴,总功率75000马力。最大航速39节,最大续航里程6000海里/18节。

文章图片6

武器为3座127毫米D型双联装炮塔,同夕云级的一样具有对空射击能力,分布为前1后2。3座“零式五型”610毫米五联装鱼雷发射管全部位于1号烟囱与后桅之间的中轴线上,这样单侧齐射火力可以达到15枚,在当时日本海军轻型军舰阵容里,除了1941年改装成重雷装巡洋舰的“北上”号轻巡之外,火力之猛可以说无出其右。依然弱鸡的是防空能力,只有1座13毫米双联装机枪和2座25毫米双联装高炮。

1941年8月8日,新型驱逐舰在舞鹤海军造船厂动工。

岛风!又是岛风!

时间到了1943年,虽说战事愈发不利,但新型驱逐舰还是竣工了。日本海军为了拨个好彩头,将新舰命名为“岛风”号。岛风这个舰名原属于峰风级4号舰,老岛风号于1920年11月15日竣工,曾经在公试中创造过40.698节的创纪录航速。老岛风号虽然于1943年1月13日被美军潜艇击沉,这下又有了新的继承者,令日本人少了几分伤感,觉得这一切都是天意。

文章图片7

1943年5月5日,岛风号在宫津湾高速前进

1943年4月7日,新岛风号浴火重生,在公试中创下了40.9节的航速新记录,载入了日本海军的史册。岛风之所以能创造新的记录,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锅炉技术取得了突破。岛风所用的锅炉同夕云级相比,最大压力从30千克/平方厘米提高到了40千克/平方厘米,最高温度也由350度提高到了400度,大大增加了输出功率。在公试时,岛风的轴马力甚至达到了惊人的79240匹,遥想当年金刚号战列舰在改装前也才只有64000匹马力。此外岛风号还对螺旋桨进行了调整,桨叶直径由阳炎级的3.3米增大到了3.6米。

第二,公试数据有猫腻。岛风号竣工时,瓜岛战役才结束不久,焦头烂额的日本海军为了提升士气,不得不放个卫星来进行宣传。岛风号公试排水量为2894吨,这只相当于搭载了常规消耗品重量的一半,而以往驱逐舰进行速度测试时通常是搭载三分之二。坊间曾有传闻,当年老岛风公试时创下记录时,只搭载了三分之一的重量……看来这种放卫星的手段,是日本海军惯用的伎俩。

服役生涯

日本海军曾经在1942年将16艘岛风级驱逐舰列入了丸五计划,虽说岛风号获得了巨大成功,但1943年的局势同1942年相比已经江河日下。日本人心里清楚,岛风级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已经不是联合舰队需要的战舰了,因此在岛风号还没竣工时,该级舰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全部取消。

1943年5月10日,没有姊妹舰的岛风号被编入了作为训练的第11水雷战队,7月又被紧急调往第1水雷战队,参加了基斯卡岛K作战。基斯卡岛撤退行动结束后,岛风号又被调到第2水雷战队,在特鲁克、塞班岛方向执行运输任务,并接受了改装,防空火力强化为4座25毫米三联装高炮、1座25毫米双联装高炮、7门25毫米单管高炮。

文章图片8

岛风号模型

防空改装结束后,岛风号赶上了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毫发未损,10月又加入了栗田的主力舰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所幸又躲过一劫。莱特湾海战虽然结束了,但莱特岛上的战斗还没结束,岛风号此时成为了第2水雷战队旗舰,率领残存的驱逐舰为运输船队护航,调集陆军上岛继续顽抗。

11月11日,岛风号在执行第3次多号作战时,运输船队在奥尔莫克湾遭到约350架美军飞机空袭。岛风这次好运不再,被美机打的千疮百孔,于当天下午17:45爆炸沉没,全舰450余人(搭载了第2水雷战队司令部)仅幸存21人。

无用武之地

岛风号可以说是日本驱逐舰“高速重雷”风格的极致之作,但是其在18个月的短暂服役生涯中,从没机会展示过自己强大的威力,没向敌舰发射过一枚鱼雷。由于岛风竣工时就在前桅装备了22号水面搜索电探,后来又在后桅加装了13号对空搜索电探,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岛风经常被放到外围负责对海、对空警戒,并且效果还不错。

文章图片9

岛风作为日本海军航速最快、雷击能力最强的驱逐舰,建造的本意是为了作为水雷战队的主力,向敌人主力舰发起致命突击,服役后却被当作警戒舰来使用。这种错位对费尽心机创造了记录的岛风来说,莫不是一种巨大的讽刺,而这也不过是当时日本海军作战思想落后的又一个缩影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