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债20万买宝马,这样我儿子就开心了。”

 zhsht16 2018-07-22

《养孩子过不去的坎,藏着自己的童年创伤》


提问:

你们好,最近有一个问题比较困扰我。

我儿子在读幼儿园的暑期班。上周,幼儿园组织了一项亲子活动。这个活动以前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去年我儿子也参加过,那回他失败了我安慰两下他也就好了。

可是今年这次,他是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参加的。他的小伙伴进入决赛了我儿子却没有。知道结果后,孩子当时就很失望,哭了半天不肯走。

当时我试着请幼儿园老师通融一下,哪怕给我家孩子一个决赛登台的机会也行呀,可是被委婉地拒绝了。

我有些想不明白,这么一个小小的请求,答应了孩子也没有影响吧,最关键的是,我儿子很认真地投入比赛了,如果不给孩子一个机会,会不会影响到他的自信心?

我想问,我这样处理,合适不合适?

我实在不希望这样的失败经历给我孩子带去不好的影响。

谢谢!


 

积木育儿回复: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看起来,做妈妈的也是用心良苦。妈妈之所以有这番折腾和纠结,目的是为了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 我们首先假设,这个妈妈成功帮助儿子走出了这一次的挫败,那么,一定对孩子好吗?


我认识一个妈妈,她就成功帮到了自己的孩子。

她孩子读三年级的时候,班上进行班干部的竞选。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孩子做了不少准备,可惜最后仅以1票之差落选了。

妈妈看孩子实在伤心,不愿意挫伤他的信心,于是安慰好孩子,自己提了点小礼物,去跟班主任“联络感情”。

后来,孩子被任命为副班长——一个以前班上没有过的班干部编制。如愿以偿的小孩的确很开心。可是,后面就有些不对了。


原来,当初跟孩子一起落选的另外一个同学不服气,开始在班里议论,是不是背后有什么“阴谋”。

这导致新上任的“副班长”,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尴尬的同学关系,给孩子带去了不少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状态不如以前,学习成绩明显有下降。

这种状态整整持续了1个学期,直到父母工作调动,给孩子转了学。

是个有些哭笑不得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的家长,和提问的妈妈一样,孩子遇到挫败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要呵护孩子的自信心。为了确保孩子尽可能体验到成功,这些父母会竭力去避免孩子体验失败。

然而,我们能够为孩子解决得了这一次的挫败,下一次呢?下下次?


生活中的小“挫败”、小问题,小挑战随处可见。如果每次父母都帮孩子搞定,其实是在变相告诉孩子:你的问题你靠自己是搞不定的,你必须要靠爸妈帮忙才能成功。这显然不是在加强孩子的自信心,而是在削弱他的自信。


另,如果一看到孩子失望、难过,父母就情不自禁地跟着操心、焦虑,那么父母的这种负面情绪就会再次感染到孩子。本来,孩子可能只是哭一下,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父母如此反应,就会加重孩子的伤心情绪。


所以,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回复这个妈妈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妈妈放弃干预,允许孩子承受比赛落选的失望和挫败。

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呢?不如试试“转移注意力”。这种做法其实代表一种转弯的能力,可以帮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换一个视角,而不至于让自己钻进死胡同。


  • 但是,除了上述方法层面的东西,我还想谈谈这个事情背后的逻辑: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父母这么不忍心孩子遭遇挫败?

因为除了心疼孩子,我还从中闻到了匮乏感。

说起来,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最夸张的一次,是去年上热搜的一则新闻。


说的是某对小夫妻,月薪5k+

在儿子幼儿园班级搞活动的时候,发现儿子同学家开的车都很好,什么宝马,奔驰……只有他家开的车子最差。

儿子甚至表示,想坐同学的车子回家,而不是自己家的车。

做爸爸的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他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在这个事情上受挫,甚至被人看不起,所以决定换车。


以他们的收入买不起豪车。怎么办呢?做爸爸的一咬牙,跟朋友们借了20万,再把自己的车卖掉,换了30万的宝马车。

儿子似乎真的开心了,因为他再也没有想要去蹭同学家的车子坐。

然而,夫妻俩为了还债,日子愈发拮据。为了节省开支,连必要的社交应酬、重要的节日仪式等,都要避开、甚至直接取消掉。

做妻子的终于受不了了。夫妻俩大吵一架后,妻子带儿子离家出走。

到底是谁需要豪车?谁在失落?谁怕被人看不起?是父亲自己。

与其说他想让儿子不失望,不如说他想让自己不那么失落。

与其说认为孩子会被看不起,不如说是自己在看不起自己。


同样,回到这位提问的妈妈。

与其说她在担心孩子受不了比赛落选的失败,不如说是妈妈自己受不了这个失败。

也许很小的时候起,她就学会了一件事:失败是糟糕的,需要竭力避免的,否则可能意味着低价值感,不被爱。


这是做父母的心结。

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心结。

比如,小时候受过冻挨过饿,总觉得孩子是不是穿少了、吃少了、物质不够丰富;

小时候很自卑、被同龄人排挤,有了孩子后,总担心自家孩子人际关系不好;

小时候被大人不公平对待,有了孩子后,老师表扬自家孩子表扬得少了,心里就觉得不舒服,觉得这老师是不是偏心、不公平?


原本孩子跟我们不同。

他们没有那种匮乏感和挫败感。哪怕表现出了挫败的情绪,经过父母的接纳和引导也能很快消化。

但是父母的焦虑和担心,却会慢慢渗透到孩子的生活里,乃至人格里,悄悄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父母无法忍受失败,孩子也会觉得失败是很糟糕的,不能容忍的。

父母无法忍受物质匮乏,孩子也会变得日益攀比,觉得没有高档玩具、没有豪车、没有大房子住就很糟糕,就不配被人喜欢。


然后,父母又会从孩子的表现里,捕捉到蛛丝马迹,并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

比如前面借债换豪车的父亲,他就放大了儿子坐同学家豪车的行为。他对自己说,你看,我的孩子确实因为家里车不好失落了。

看起来他是在补偿和满足孩子,看起来为了爱孩子他真的拼尽了全力。实质上,他不过是在满足自己。

那辆车是他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所以,在此想提醒所有父母,当你对孩子事无巨细,深怕孩子难过、失望、被挫伤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这到底是谁的需要?

千万不要为了爱孩子的缘故,耗空了自己。

与其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如多多回望自己。学着去接纳那个曾经匮乏的、担心不被爱的那个自己,让自己的心一点点丰盈起来。

否则,父母内里是空的,拿什么去爱孩子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