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下肢部(裆)

 szcxjd 2018-07-22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下肢部(裆)

会阴(位于两便之间),称作裆。经络学说任督二脉俱起于会阴,百会穴的“虚领顶颈”下与会阴相呼应,是一种自然接通任督二脉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虚,不可夹住像人字形的尖裆。胯根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的意思,裆自然能圆(即使两膝微向外叉开,而两大股外往里合,胯根撑开,同样能起到“圆裆”的作用)。会阴处虚上提,这部分皮肤有不使下荡的意思,这样裆自然能虚。裆的虚圆协调能使两髋关节撑开,旋转圆活,是使腿部可能由弧形转换虚实的唯一基础,腿部动作是与臂部动作协调一致的,手臂是顺圆,手臂下的腿部也是顺圆;反之,手逆圈,腿亦逆圈。所以只有在屈膝圆裆之下,才能节节贯串地劲起脚跟,发于腿,上升腰脊,形于手指。从前也有人把圆裆称作“吊裆”或“调裆”。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下肢部(裆)

太极拳以松圆为主,故以称作圆裆为合适。

腰胯松沉,臀部内敛,裆劲自足。裆劲下足后,膝节更有力,足底也更沉实踏地而桩步稳固。下裆劲和沉气的动作是协调的,因此小腹更为充实,重心也更为稳固。裆一虚,那就是实中有虚,转动就显得灵活。下部裆劲下好,上部顶劲领好,身法自然端正,能起到身肢中正而又放长(即对立拔长)的作用。所以前辈太极拳家把“提顶”和“吊裆”相提并论,作为身法之一。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下肢部(裆)

在动作中遇到隐于内或显于外的发劲时,则必须有腰裆部的变换来助势,这样才有利于正确发劲和沉着松静,并增加其“曲中求直”的直射的速度。腰裆的变换对于稳定重心和调整重心,对于身法、手法、步法变换的灵活和配合能起调节作用。身体中正下蹲时,胯根撑开,裆口就放宽撑圆,容易使裆劲自尾闾上升。但下蹲时,裆的高度不应低于膝盖,否则运动量降低,就会形成与尖裆相反的荡裆,裆劲不能收敛上升,两脚外侧也因而虚浮,虚实变换因而不灵。

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下肢部(裆)

腰的变换虚实同裆的开合虚实必须密切配合,动作变换时,必须腰裆松活,这样动作方能灵活而不重滞。推手时化劲的顺遂,重心的平衡,方向、力点、角度的变换主要依靠腰裆的变换,两手与胸间的运化居于次要地位。“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技巧,在上肢为螺旋劲的运用,在下肢为腰裆的变换,潜移默化达到内动不令人知,因此拳论指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发劲时(不论是隐于内或是显于外的),尤须扣裆拧腰,内劲方能沉着透达。腰裆不松不活,内劲运转就会显得迟钝;腰不塌,裆不扣,不论隐于内或是显于外的发劲都会显得浮而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