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癌中药方

 刘曦谦 2018-07-23
一例山芝麻,一例瘦肉,后大便污秽而自愈。


河南中医离退休专家医院的肝病治疗中心以中医学为基础,研究出了《宋氏保肝4+3快复疗法》,专业治疗乙肝大小三阳、酒精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腹水,肝脏肿瘤等肝脏疾病,已为众多肝病患者送去了福音,深受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肝癌专家表明:手术治疗,迄今仍被认为是肝癌治疗中的首选疗法。其疗效的好坏除与肿瘤因素有关外,还与肝功能情况以及全身状况密切相关。曾有多篇文献报道,肝癌术后应用以扶正健脾为主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促进机体尽早康复、改善肝功能、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作用。

  肝癌患者术后往往表现为邪去正虚,其调治必须以扶正为主,可通过药物调养、饮食调养、情志调养三方面使患者尽早康复。

  药物调养以脾疏肝为主要治则,常用于临床的加减辨治中。如黄芪、人参、灵芝、川芎、红花、女贞子、白术等,对于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具有较好的作用。且不同的病症也应选用不同的药方。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或者出于多种原因不能进行西医化疗、手术治疗者,治宜软坚化瘀为主,辅以补正消瘤,可服下方:乳香5克,没药10克,三棱、莪术各12克,山芝麻15克、柴胡15克、血竭1克(研末,冲服),蜈蚣2条(研末,分2次冲服),生地20克,人参5克,大黄10克,黄芪20克,黄精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白芍25克,甘草5克。绣花针15克水煎服,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血虚,酌加熟地、萸肉、丹参;气虚,酌加蛤蚧、白术;阴虚酌加麦冬、天冬、侧柏叶;阳虚酌加附子、肉桂;痛甚,酌加元胡、川楝子、地龙。

  《医宗金鉴》:“治愈之后,脏腑气血皆不足,营卫和平肠胃未和,惟宜白粥自养”。从“医食同源”的理论出发,强调了术后必须注意脾胃的调养,饮食调养就可以用牛奶、鸡蛋、土茯苓煲水鱼、燕窝等清润养胃的食物。现提供几则饮食调养的配方供大家参考:

  田七生地水蛇汤
 【组成】田七6 克,生地30 克,水蛇肉200克。
 【用法】田七打碎,水蛇理净去肠脏,切成块,生地切片,然后将田七、生地、水蛇肉一起加适量清水煮至各物熟烂后,和盐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滋阴养血,祛瘀消癥。
 【适应】肝癌疼痛不适,或有黄疸发斑者。

  土茯苓龟汁
 【组成】土茯苓200 ∼250克,乌龟一只,猪骨带肉200克。
 【用法】乌龟宰后去肠脏,连龟甲同用。土茯苓洗净斩块,猪骨斩细,上三物加清水1500 毫升煎三小时以上,和盐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解毒祛湿,滋阴补血。
 【适应】完亲肝癌腹水肢肿、形体虚弱者。

 半枝莲水鱼汤
 【组成】半枝莲50克,水鱼一只约200克,猪骨200克。
 【用法】半枝莲洗净切断,用纱布包扎。水鱼宰杀后去肠脏后切细,猪骨斩细皆与半支莲一起加水适量炖熟烂,去半枝莲渣,油盐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散瘀清热,滋阴补虚。
 【适应】晚期肝癌上腹肿痛、形体虚弱者。

  最后就是情志调养。肝癌发病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血证论:“肝属木,木器冲和调达,不致结郁,则血脉舒畅。”术后保持恬淡舒缓,遇事不怒,避免七情过激,精神畅达,有利于肝气疏泄,肝血畅通,肝体柔和,对于肝癌术后的康复,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地作用。

  总而言之,无论是药物调养还是饮食调养,情志调养,它们无一不属于祖国中医学的范畴,中医药在肝癌的治疗中,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西医结合逐渐成为肝癌治疗的一种趋势。

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故临床上应对可疑病例进行甲胎蛋白(AFP)测定、血液酶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A型和B型超声波检查、X线肝血管造影、CT、腹腔镜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西医学施行早期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年存活率为20%左右,5年存活率很少超过20%。但本病目前在临床确诊时,中晚期病例约占90%左右,其中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者约占92%以上。据报道,Ⅱ期肝癌患者中医药治疗组一年生存率为36.5%,因此,中医疗法已成为肝癌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原发性肝癌属中医学的“癥瘕”、“积聚”、“肥气”、“息贲”、“脾积”、“痞气”、“黄疸”、“肝积”、“癖黄”等范畴,历代中医著作中多有类似肝癌症状、体征和成因的记载。本病常见临床表现为胁下肿块、疼痛、纳差乏力、黄疸、消瘦、腹水及恶病质。其病因病机为: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肾,或因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著而成积,蓄为腹水;内因正气不足,脏腑气血亏虚,湿困脾阳,湿蕴化热,郁蒸发黄。其主要病机为正气虚弱,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水湿痰凝,热毒结聚。病属正虚邪实,治宜攻补兼施,以补为主,以攻为辅。但亦应根据不同病程的不同表现,具体辨治,不可拘泥。若大积大聚,不搜而逐之,日进补汤无益。故李中梓言积证治法“初者受攻,中者且攻且补,末者受补”,此之谓也。
先生认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可辨证分为以下类型施治。
1肝郁脾虚型
症见:上腹右部肿块,胀满疼痛,压之痛甚或不明显,胸闷叹息,或呕血黑便,或有黄疸,纳呆食少,大便溏泄,疲倦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或晦暗,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脉细弦。证属肝气郁滞,脾虚不健,瘀毒内蕴。治宜疏肝健脾。
常用药物:佛手、郁金、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薏苡仁、鸡内金、香砂六君或四君以健脾补中;气郁则化火,故用半枝莲、大青叶、茵陈、马齿苋清火解毒;气滞则血瘀,故用丹参、赤芍、三七、仙鹤草之属活之祛之;肝肾阴虚则阳亢,故以女贞子、枸杞子、首乌、生地、石斛之属滋之涵之。
2湿热瘀滞型
症见:肝区肿块质硬,按之则痛,或腹胀膨隆,或全身黄疸,或有发热,或便黑如酱,纳谷尚少,形体消瘦,肢体疲软,面色黯黑,形容憔悴,肌肤甲错,舌质红,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证属肝经湿热,气滞血瘀,邪毒内结。治宜清解湿热、行滞祛瘀。
常用药物: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虎杖以清利湿热解毒;柴胡、青皮、郁金、石见穿、三棱、莪术、牡蛎、鳖甲等疏肝理气、行滞祛瘀,并有软坚散结之功。如见腹水,可用茵陈蒿汤加茯苓、商陆、车前子、泽泻等清利湿热;俟湿热瘀滞得解,再用“八珍”、“人参养荣”之剂以扶正善后,则腹水肿块消失而愈。
3脾肾两虚型
症见:形寒肢冷,神倦消瘦,动则气促,面色萎黄,肝区肿块疼痛,脘腹作胀,口溃纳差,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质暗红,苔薄白或黄腻,脉细软无力。证属脾肾阳虚,气血两亏,兼有湿热瘀滞。治宜健脾温肾,气血双补,佐以清热行滞。
常用药物:党参、炒白术、茯苓、黄芪、白芍、山楂、制首乌等健脾开胃、益气补血;若阳虚里寒,加附子,佐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郁金、山甲、牡蛎等清解湿热、行滞祛瘀;若疼痛明显则加枳壳、素馨花、延胡索、丹参、鳖甲以行滞化瘀、软坚止痛。
4脾虚湿热型
症见:肝区肿块,质硬时痛,脘腹作胀,或有腹水及下肢浮肿,形体消瘦,精神不振,面色苍暗,或有低热起伏,纳呆食少,二便如常或便溏溲黄,舌质红,或边有瘀斑,苔黄腻,脉细弦。证属脾失健运,湿热瘀滞。治宜健脾益气、清利湿热、行滞化瘀。
常用药物:党参、山药、厚朴、半夏、焦三仙以健脾化湿和胃;夏枯草、金钱草、虎杖、半枝莲、龙葵、白英、蛇莓、猪苓以清热解毒利湿;三棱、莪术、赤芍、鳖甲、丹参、紫草、山慈菇、牡蛎、石见穿、乳香、没药、三七、水红花子等行滞祛瘀消积,则脾健而湿热瘀滞缓解。若兼见腹水肢肿,乃脾虚不健、水湿内停所致,故用参苓白术散,茯苓易猪苓,加黄芪以健脾温肾消水,加葶苈子、桑白皮以宣利肺气,增行水之功。
5肝肾阴虚型
症见:肝区肿块坚硬,压痛明显,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咽干口苦,形体消瘦,面色青黄,精神萎靡,周身乏力,头晕目眩,两目干涩,两耳失听,舌质红绛发紫,边有齿印,舌苔薄黄而干,脉细弦数。证属肝肾阴虚、热毒瘀滞。治以滋肾柔肝、清热解毒、行滞化瘀。
常用药物:生地、丹皮、女贞子、当归、白芍、麦冬、沙参、制首乌、枸杞子等滋阴养血柔肝;土茯苓、龙胆草、山栀、败酱草、夏枯草、漏芦、金银花清热解毒;三棱、莪术、赤芍、丹参、牡蛎、鳖甲、三七等行滞化瘀;外用软坚消肿之剂煎膏外敷,可使病情好转,肿块软小。
6瘀毒凝结型
症见:面唇晦暗,肝区肿块,质硬压痛,腹部膨隆,青筋暴露,全身浮肿,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舌质紫暗,脉沉涩。证属气滞血瘀、癌毒结癥。治宜行滞化瘀、解毒消癥。
常用药物:枳实、大黄、牛膝、桃仁、红花、水蛭、雷丸行气导滞、破血逐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用斑蝥烧鸡蛋,合蟾蜍内外并用,以解毒抗癌,鸡蛋以顾护胃气;并用逍遥散以及六味地黄汤交替服用,以疏肝益肾、滋水涵木,防止毒火复燃;再辅以人参、胎盘等益气扶正,多方施治,总以扶正、祛邪为鹄。
例1
赵某,男,23岁,工人。1984年10月2日初诊。
患者于1981年5月始觉脘腹不适,上腹部经常疼痛。自服胃舒平后缓解。之后形体消瘦,疼痛延至右肋,且右肋及剑突下可扪及一巨块,按之坚硬疼痛。1984年9月出现全身黄疸,腹水。在南京市某肿瘤医院做放射性核素肝扫描示:肝占位性病变;甲胎试验:阳性。诊断为肝癌。邀先生诊治。
患者症见面色灰暗,形体消瘦,肌肤枯槁,中脘癥块隆起,大如覆盘,坚硬不移,按之痛剧,腹大如鼓,中下腹按之荡漾,身目皆黄,每日食量150g,小溲短黄,尿量每24小时480ml,大便时结时溏。舌苔白厚,质暗,脉涩滞。证属气机不畅,血瘀积聚,脾不健运,土不制水,发为“癖黄”。治以行气消瘀、软坚散结、健脾利水、解毒抗癌之法。
药用茵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醋鳖甲(先煎)各30g,茯苓、丹参各25g,白术、北条参、昆布、海藻各15g,当归、白芍、泽泻、活蝼蛄、枳实各12g,土鳖虫、三棱、莪术、鸡内金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上方10剂后,纳食增加,脘腹胀痛较前减轻,精神略振,舌脉同前。继服上方。
三诊:上方共服30剂后,脘腹癥块明显缩小,凹凸不平征象难以扪及,食欲增,纳食由每日150g增至600g,腹水消退,诸症好转。然气滞瘀结,痼疾难拔,邪实正虚。续以上方加黄芪30g、绞股蓝20g以扶正祛邪。
四诊:按原意继续辨治1年余,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明显缩小。1985年底在南京市某肿瘤医院复查放射性核素肝扫描示:肝硬化;甲胎试验:阴性。1986年5月起恢复工作。
【按】本案肝癌,腹部癥块巨大,坚硬不移,缘于气机不畅,血瘀积聚中焦,瘀毒内陷肝脏脉道,故患者早有癖积存在。而癖积之凝成,更使脾胃健运失职,土不制水,水饮停聚,形成水鼓。瘀毒内攻,水热逼蒸,因而出现黄疸。此与《诸病源候论》所论“气水饮停滞,结聚成癖;因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发黄,名曰'癖黄’”之机理颇为合拍。病势邪实正虚,乃攻补兼施而奏效。
例2
秦某,男,54岁,教师。1980年10月20日就诊。
患者嗜酒30余年,既往曾有肝功能异常史,于1980年8月20日突觉右上腹部疼痛,经当地医生治疗后疼痛缓解。其后每隔数日发作一次,伴神疲乏力。后到地区医院就诊,诊断为肝脓肿。经抗炎等对症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诊。检A型超声波示:肝波始于第5肋问,剑突下6cm,密集微小波,丛状波,波型迟钝,出波衰减;同日血AFP(+)。又于9月12日在本院做肝扫描示:肝图像欠佳,肝影增大,肝左叶肿大,肝内放射性分布欠均匀,肝左叶下部放射性较稀疏,脾脏显影轻度肿大。诊断:原发性肝癌。后曾用活血、清热解毒、健脾等中药及5FU静脉注入治疗后,病情一度稳定。近因肝脏进行性肿大,病情进展,遂来先生处求治。
病家唇面晦暗,全身浮肿,腹部膨隆,青筋暴露,肝脏明显突起如盆,触之表面凹凸不平,右叶伸至脐旁,质硬而有压痛,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未见黄染,无蜘蛛痣和肝掌,全身淋巴结不肿大,自觉神疲乏力,纳差,右上腹时胀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涩。乃癌毒内袭,气滞血瘀,结为癥积。治以活血化瘀、解毒抗癌、散结止痛。方用:
一方:黄芪、党参、白术、雷丸、红花、枳实、白芍、牛膝各10g,当归15g,桃仁10g,三棱10g,莪术10g;痛剧加罂粟壳9g,便秘加生大黄9g。水煎服,每日1剂。疼痛缓解后隔日1剂。
二方:斑蝥烧鸡蛋:鲜鸡蛋1只,打开一小孔,另取斑蝥虫3只,去头、足及翅,放入蛋内,一层纱布封包,再裹以湿泥,置灶火中煨熟。去虫吃蛋,每天1只。
三方:取癞蛤蟆1只,去头及内脏,剥皮,煮熟,汤肉并吃,每天1只。肝痛剧时取蛤蟆皮敷贴痛处。
服用上方两月余,肝痛消失,浮肿消退,食欲大增。
改以逍遥散及六味地黄汤交替内服。1年后复诊,肝大缩小至肋下3cm,无任何不适感,食欲旺,精神佳,能下地劳动。本案治疗存活3年5个月后,因患者自行停药,迨至1984年5月突然复发而死亡。
【按】本案属中医学之血鼓,其病因复杂,绝非单纯血瘀所致。故治疗上应从多方考虑,既要活血化瘀、逐秽解毒,又要护元扶正、顾护正气。先生方用破瘀通络、消胀除积药物作为血中开导;斑蝥虫味辛,性热,有大毒,所含斑蝥素有抗癌作用,口服吸收入血,直达病灶,能攻毒散结,活血祛瘀;配以鸡蛋,可缓和其毒性,以免损伤胃气;蟾蜍味甘、辛,性凉,有毒,功专解毒止痛、利尿消肿,生皮敷贴肝痛处,患者可顿时出现凉感而痛减。在治疗过程中,还适当服用人参、胎盘,静注能量合剂等以扶正。另强调精神调摄、生活节制、远离房事等,以调整人体内部机能活动,增强抗病能力而获显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