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的一系列错误做法,终于使自己走进了死胡同

 人众众人 2018-07-23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无论从历史的评价,还是今人的评价,这个评价从来就没有降低过。我们以前两年一个网上调查的数据来看,就充分说明大家是十分认可商鞅对秦国的历史贡献的。这个调查原题目是谁对秦国的贡献值最大?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家对商鞅的认可度是比较集中的,他的得票率甩第二名好几条街。但就是这样一位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最后为何却落了一个五马分尸的下场呢?这里面有许多值得后人反思的地方。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都不假。其实从商鞅的许多做法来说,他本人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做什么都没有一点人情味,也从来不考虑将来,所以才有了以后的一系列失误,自己本人也走进了死胡同。

第一个失误:执行法律的死板和教条

变法伊始,他就在城门“徙木立信”,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来。威信竖起来了,就是一门心思变法,并没有考虑到世情和结果。变法刚一年,太子在旧贵族的怂恿下,犯了法度,按照商鞅的理论,任何人犯罪都是要接受惩罚的,太子也不例外。但是太子是未来的继承人,如何施刑?这次到时商鞅来了一个变通,给秦孝公建议,不处罚太子,而处罚他的老师。

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商鞅犯了两个严重错误。商鞅所在的时代,是春秋末、战国初期,那时的人们心目中,周礼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尤其在利益集团。周礼中“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观念使用了几百年,突然这么一变,贵族阶层肯定不愿意,这样,商鞅就和整个贵族阶层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另外还有一个,总是自以为是。当要给公子虔施刑时,公子虔请求拿胳膊或者腿来换鼻子,商鞅不准。最后公子虔被残忍的割掉了鼻子,从此公子虔无脸见人,那自然对商鞅是恨之入骨,恨不能食其肉、剥其皮。商鞅执法的死板和教条,又是一个极其致命的错误。试想一下,你处罚太子老师,就是采取了变通的办法,那公子虔也请求变通一下,却不被批准。这还不是拿法律来树自己威信?别人自然不服。

第二个失误:他的弱民政策,使得老百姓日子更加艰难,从而失去了民心

商鞅变法以后,得罪了上层人员,老百姓也没有得到多少实惠。老百姓所受的盘剥比重非常之大,始终在生存线上下挣扎。而且按商鞅的理论逻辑,百姓贫穷,才会有求富的动力;富有之后,就会有是求智欲,那样就不可能强盛。所以,国家必须想办法在百姓富裕后“合理”拿走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再度陷入贫穷。如此,才会重新激发百姓的求富动力,他们为生存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求智,国家也不再有“虱”了。这种让国家富有而让老百姓保持贫穷的治国方法,可以使国家双倍强盛。(原文见《商君书·弱民》)而且他还顽固的坚持和鼓励老百姓互相告密。为什么必须人人告密国家才会强盛?《商君书·开塞》里有解释:让老百姓只敢做国家让他们做的事,国家才会大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理解的理论?

第三个失误:没有政治远见

商鞅可以称之为干将,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当年,几乎全是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来实行法制,没有形成强大的利益团体,功成身退这个想法可能从来没有在脑子里出现过。当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于是下令逮捕商鞅。这时的商鞅才知道大祸临头,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先是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

第四个失误:失信于天下,从而失去了容身之地

商鞅离开秦国潜逃到魏,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这里头还有一个商鞅失信于天下的故事。当年秦孝公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将公子卬送来一封信,写道:“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的对。会盟结束,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卬班师回国。

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这一仗商鞅是取得了胜利,但却失信于天下。因为当时的普世价值是“舍生取义”,以诚信立威于天下的,商鞅的这种做法已经失信于天下,但他还不自知。

这次商鞅犯得是不可饶恕的大罪,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试想一下,当时的法度已经实行了十多年,人们也都普遍的接受了。公子虔告你谋反,有没有证据?你可以申辩呀,为何要逃跑?既然逃跑,那说明你对自己定的《商君法》也没有信心呀。你逃跑,逃到自己的领地,凭借领地的实力,进行反抗,等待时机澄清事实真相也可,为何要往外国跑?那可是“叛国罪”,和谋反的大罪差不了多少。

即使往外国跑,也不能往魏国跑呀,你给魏国制造的灾难还少吗?还有脸到人家国家去避难?这充分说明当时商鞅已经是一只无头苍蝇,慌不择路了。魏国当然不能接受他。商鞅当时还非常生气的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还打算跑到别的国家去。但是,已经晚了。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不行。”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结论:从以上许多行为分析,商鞅的性格是冷酷、刻板、自私、自以为是。虽然他死后,他推行的法律没有改变,但那不是他的原因了,是因为秦惠文王在这个法律实施中体会到了此法对加强中央统治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就继续采纳使用,但那已经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