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书》经典名言——张良的谋略秘笈

 一千五百两 2018-07-24

《素书》经典名言——张良的谋略秘笈

一,道不可以无始。

这句是开篇第一句。黄石公认为,为人处世,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都有个根本和基础,那就是“道、德、仁、义、礼”,首先具备这五种修养,才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一旦时机到来,抓住机会,便可施展抱负,成就伟业。

二,德者,人之所得,是万物各得其所欲。

德就是得,当然不是自己得,而是别人想得到的东西,能够让世间万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满足他们的愿望,这个就叫“德”。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德,就是为别人着想,为天下万物着想,才能成就功业。相反,如果只追求个人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那就做不成什么大事,不会有所成就。

三,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平日审时度势,待时而动,一旦时机来临,要迅速出击,先发制人,就会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古语说“时势造英雄”,光有德行还不够,机遇形势也很重要。

如果没有机会,没有天时,就要懂得韬光养晦,老老实实待着就行,不要耍小聪明自己创造机会,那样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伤害到自己。

《素书》经典名言——张良的谋略秘笈

四,德足以怀远。

古人主张“以德治国”。圣德明君,礼贤下士,爱民如子,让人心悦诚服,有了好名声,自然天下人民都来归顺。这叫治国的最高境界,叫“王道”。与之相对的就是“霸道”,靠的是武力,而不是德行。

五,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要知道别人心中嫌弃什么,就要尽量远离,才能避免灾祸;知道人家经常怀疑什么,就要设法躲避,才能不被误伤。

有的人没有眼力劲,什么地方不该去他去,什么话不该说他所,等招惹了麻烦,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比如杨修之死,就是不懂得避嫌远疑,还有韩信,文种,因为成功后不远离刘邦、勾践才遭到杀身之祸。

六,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言行是做人的关键,也是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关系到个人荣辱,所以要谨慎小心。品德高尚的人,都是注重实际行动,而不喜欢高谈阔论,说到不如做到,这才是真正的修身。

《素书》经典名言——张良的谋略秘笈

七,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恭敬、俭朴、谦让、节约,这四样是立身持家的根本,品德修养的基础,做到这四样才能保证终身没有忧患,进可攻,退可守。深谋远虑,长远打算,才不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商鞅虽然足智多谋,可以强国,却缺乏仁义,终遭杀人之祸;管仲九合诸侯,谋略超人,却缺乏道德根基,令孔子惋惜。做的最好的便是诸葛亮了,既有坚固的道德基础,又足智多谋,才成就三分天下的伟业,赢得身前身后名。

八,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读历史可以使人明白道理,观古人可以使人了解今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人情事理也是没有不同的,借鉴古人的经验,就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不至于重蹈覆辙。

《素书》经典名言——张良的谋略秘笈

九,神莫神于至诚。

古人说“至诚如神”,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别人,赢得别人的信赖,换来别人的真心,才能做成大事。任何小聪明,小伎俩,虽然也可以一时获得小利,但那都是暂时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任何成就大业的人,都不是靠虚伪奸诈和阴谋诡计而成功的。

比如诸葛亮,虽然智谋超人,但还是以真诚为根本的,不然也没有那么多人死心追随。当年七擒孟获,为什么还放他七次,就是要用真心打动孟获,让他心悦诚服。

十,安莫安于忍辱。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锱铢必较,经常因为小事而与别人争吵,就很难被别人接纳,更容易因小事而造成大的灾祸,就更难成就大事了。

做大事的人都懂得权衡轻重、利弊得失,不会斤斤计较。无论儒家、道家、佛家,都讲究修忍辱的功夫,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殃。《易经》也上说:“尺蠖的屈是为了伸,龙蛇的蛰伏是为了保存实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