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赏析

 AYZTLI 2018-07-24

                     

 

    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布鲁克纳(1824—1896)是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创作的大家。他的创作与奥地利民间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以德奥传统为楷模,作品内容严肃、深刻,充满了哲理性的戏剧化处理,宽广咏唱的旋律,史诗般的宏大规模都令人印象深刻。瓦格纳曾经说过:“只有布鲁克纳跟贝多芬最相近。”布鲁克纳是欧洲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在教堂里弹了一辈子管风琴,依照他的遗愿,布鲁克纳辞世后长眠于圣佛罗里安修道院他生前演奏的管风琴下面。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是他全部创作的核心,大多写于晚年在维也纳定居时期。最著名的是第四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

    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完成于1874年,是布鲁克纳唯一一部带标题的交响曲。《浪漫》这一标题含义颇为广泛,体现了作者热情洋溢的泛神论感情的丰富色彩,对大自然的虔诚,安然的爱,以及庄严的颂赞。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引子,音乐好像晨曦初露。布鲁克纳在和声课上谈到这个动机时曾说:“你听,这有多美,三和弦是神明创造的奇迹。”在弦乐震音轻微的簌簌背景下,太阳在冉冉升起。呈示部主部主题,两个反向的动机重叠、交织在一起,音乐热烈、欢腾,这时已是阳光普照大地。呈示部副部主题由小提琴奏出,音乐清新、温柔、抒情,具有舞蹈性特征,飘荡在透明、流动的多声部背景之上,好像森林中形形色色的音响世界。副部第二个主题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展开部主要使用主部和引子的材料,高潮叠出,效果极佳。进入再现部前,弦乐震音,圆号安谧寂静、定音鼓轻微的滚奏形成固定低音,长笛纯净、安然,好像让人已经可以闻到空气的芳香。再现部后,尾声,音乐生机勃勃,兴高采烈,乐观向上。

    第二乐章具有悲歌意味,是布鲁克纳深刻哲学式沉思的写照。第一主题首先由大提琴奏出,严峻、凝神,从容不迫,宽广如歌。第二主题由中提琴奏出,像感人的独白,温暖而富于表情,带着探询、恳求和思索。

    第三乐章,谐谑曲,复三部曲式。这个乐章好像是终曲宏大场面前的短暂休息。第一段的主题似猎人号角般此起彼伏,遥相呼应,音乐由弱到强,有丰富多彩的发展和变化。中段是一个奥地利民歌主题,圆舞曲节奏,表现了朴实无华的乡间生活景象。

    第四乐章,终曲,奏鸣曲式。引子,步伐般的节奏积聚成巨大的能量。呈示部主部主题由乐队强有力地全奏,史诗般的音乐宽广宏伟,表现出广阔无垠的宇宙幻像,同时反衬了个人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呈示部副部主题具有舞蹈性特征,典雅而大气,这是对主部主题的回答,要乐观地理解世界。展开部主要使用引子和副部的材料,庄严、诚挚、温暖的氛围交替出现,这里是布鲁克纳对位创作的典范。再现部音乐有了新的发展。尾声是全曲的结论,音乐高昂振奋,不断向上跃进,好似从黑暗进入光明,耀眼的光辉照亮寰宇,英雄的号角响彻云霄。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的最佳CD版本有:

    1、切利比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切利比达克的指挥条分缕析,细腻而完美,似乎可以让人听到每一个声部的演奏,另外,他的速度往往会稍慢一些。

    2、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3、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