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政博 2018-07-24

在乡村学校的撤并过程中,陕北的一些县已经几乎没有乡村学校了,不仅村里没有学校,甚至乡镇也没有学校,农家的孩子不管是上幼儿园或小学,都得搬迁到县城。一位年近30的妇女说她自己的父母为了她上学,从乡村搬迁到县城,她的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几年后,结婚生子,又因为自己的孩子上学,所以也只能留在县城。

乡村的人口外流和学校撤并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因为乡村的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家长们纷纷带孩子进入县城就学,而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减少又造成了学校的难以生存,最后只能是一撤了之。我们询问他们,如果农村还有学校,他们会回到乡村吗?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农村教育质量不高,而且现在农村也没有生活来源。

学校的撤并成为农村人口迁徙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子女上学,整个家庭都搬迁到县城,一个户籍人口将近3万的乡镇,只有2000多人还留在乡村,50岁的人在村里算是少见的年轻人。村里的支书成为孤独的留守老人,因为儿女全都搬迁到县城了,而老伴也去城里帮助子女带孩子,全家只剩下支书一个人在村。如果说外出务工只是吸引了乡村的劳动力,而学校的撤并则消除了乡村的根。

人们经常说,因为农业收入太低,不足以维持生存,所以农民才会离开村庄,进入城市,因此乡村的振兴首先需要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发现,学校似乎比产业更重要。在大规模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一些村庄开始发展了产业,比如这个县的一个村庄发展大棚蔬菜,农民的经营收入不错,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得以回流,但是因为村里没有学校,妇女和孩子都在城市,这些回到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反而像是来村里打工,挣了钱还要回城去。有的学者将乡村的振兴寄希望于中国可持续的老年农业,因为农业的劳动强度比较小,且工作时间比较短,因此老年人从事农业具有经济合理性,只要一代一代外出打工的农民在老年后依然回到农村,那么我们的农村和农业就不会断根。但是如果我们将学校撤并的因素考虑进去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些城二代和城三代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乡村。

学校是乡村的根,如果有学校,即使乡村产业发展不足,村庄里仍然有留守的儿童和妇女,乡村仍然是农民生存之所,乡村才可以得到延续;如果没有了学校,那么乡村就会彻底断根,随着老年人的逝去,乡村就不复存在。如果没有学校,即使乡村产业发展了,乡村也不过是一个农业生产车间,而非农民的生活之所,没有孩子的乡村不是真正的乡村,这样的乡村也无从振兴。

乡村振兴要从学校教育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农村教育衰落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也有决策不当的主观原因。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迁移,一些儿童也随父母迁移到城镇接受教育,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办学的困难,一些人口流失严重的村庄,因生源太少,无法维持,被迫撤销,这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由于教育资源投放的不公平造成乡村和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农村家庭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前些年一些地方大规模撤并农村学校,造成许多农村家庭别无选择地将学生送到城镇。我们要认识到人口迁移的客观规律,适应人口变化重新规划学校,同时也要避免简单的撤并,减少政策不当的影响。

首先要通过合理的学校布局,保障农村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尽管农村学生人数在减少,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学校布局,尽可能缩短学生与家庭的距离,从而为乡村生活提供可能。比如在相对集中的乡村建设学校,通过提供校车等服务,使学生可以在家乡接受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乡村学校的吸引力。通过合理布局和提高乡村学校质量,可以减弱农村人口迁移对乡村教育的影响。

其次,把教育纳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中,通过发挥当地各方人士的积极性,提高办学质量。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振兴产业,同样要振兴乡村教育。教育构成了一个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推荐关注

田园综合体时事政策,权威观点,新鲜速递

特色小镇经典案例,IEPCO模式引导下的“国家样板”

乡村振兴现状大调查,看产业发展的7趋势预测




文章来源 乡村振兴 版权归原版权所有人持有,仅供学习,禁止商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