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的陷胸汤类方,包括大小陷胸汤和大陷胸丸,都是治疗热实结胸,但如果结胸的原因是寒邪和痰水相结,只能用白散治疗。 原文: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与三物小白散,陷胸汤不可服。 白散原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中,去皮心,熬黑 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匙,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身冷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噀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此条原来是前条的后半段,多数注家都认为应该是另外一条,倪海厦就分成两条。从立标题起见,也确实无法混为一谈,故另分为一条。 “寒实结胸”是寒邪和痰水相结的结胸病,“无热证者”,没有热的症状,“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明显是错简,估计竹简的绳子断了,以至于竹片位置错了,倪海厦把它改为“与三物小白散,陷胸汤不可服”。陷胸汤类方,包括大小陷胸汤和大陷胸丸,都是治热不治寒,当然不适用寒实结胸。白散为三味药组成,桔梗、贝母二药排除寒痰凝聚,巴豆是热性的,又涌吐,又催下,这个药非常的猛峻,寒湿需要吐下都用巴豆,不用大黄。其药量单位“分”是比例,是“份”的意思。三味药做成粉剂,以白饮和服,就是粉剂调和在米汤内喝下。强人半钱匕,半钱匕大约0.5克多,这是体质强壮者的量,虚弱的人还要减少。病在胸膈以上寒痰会吐出来,在胸膈以下就会随拉肚子拉出来。如果不吐、不拉就喝一杯热粥增强药性,以助吐、利,但如果吐、利不止,反过来就服冷粥来缓和药性。 “身冷皮粟不解”以下,没什么道理,应为后人添加。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
|
来自: 鉴益堂 > 《38[中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