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肢骨间阴寒疼痛的灵药-《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49

 鉴益堂 2018-07-25

发汗不当除了会出现前面说的那些症状,更甚者还会损伤脾肾阳气,损伤肝阴,导致更加恶寒。不能用常规的思路认为恶寒就要发汗,而只能用阴阳双补的方法来治疗。

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原方: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现用:芍药9克 炙甘草9克 炮附子9克,中火,煮2次混合,日三服。

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33提到过,体内虚寒患者不可发汗治疗。本条情况也类似,陈修园说,“虚人不宜发汗,汗之则为虚虚”,体虚者患风寒感冒,如果采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则身体更加虚弱,今人总结的麻黄九禁,其中体虚者禁用麻黄汤类就是其中重要一禁。在《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28中曾谈过,体虚病人患风寒感冒需要发汗,只能用桂枝汤类,决不能用麻黄汤类,现在这种情况,则连桂枝汤也不适宜。为什么呢?因为不正确的发汗已经伤了中气,风木不达,阳气郁陷而不能达表,“反恶寒”说明病人更加怕冷,这是因为脾土虚而肾水寒,同时肝阴也会有所损伤。要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呢?只能用补的办法,也就是陈修园说的,“补正即所以袪邪”。

风寒感冒用汗法而不用补法治疗是常理,但在本条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必须用“补”的办法处理,也只能用“补”的办法,而且不会产生“留邪”的后果。事实上,本条病证已经不是太阳病,而是变成虚证了。由此可见,恶寒虽然是太阳病的一个主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仔细辩证的确是中医治病的一条精髓。

 芍药甘草附子汤只有三种药,甘草补脾土之虚,附子温肾水之寒,芍药清肝木之燥。从组合的角度讲,芍药和炙甘草的组合是酸甘化阴,滋补肝阴;对于附子,《长沙药解》说是“味辛、咸、苦,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泻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因此附子和甘草相配是辛甘化阳,补脾肾阳气。这样的阴阳双补,正是本条病证所急需,“主之”说明芍药甘草附子汤是最适合本证的药方。

事实上,芍药甘草附子汤对于发汗过多产生的四肢骨间阴寒疼痛,治疗效果非常好,甚至可以说很少见到有如此有效的药方,有此症状的读者不妨一试,会让你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