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周期,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5岁,人生的最活跃期,也被称为“健康期”。 第二阶段:36~45岁,人的生理功能开始下滑,称为“疾病形成期”。 第三阶段:46~55岁,大多数疾病在此阶段暴发,称为“生命高危期”。 第四阶段:56~65岁,是相对安全期,称为“安全过渡期”。 由此可见,45岁,是人生的黄金期,也是人体健康的一个“转折点”。 45岁后,各种慢性疾病会逐渐崭露头角,也就是疾病爆发期。 因此,45岁后,保护身体健康变得尤为重要! 第一处:血管“硬” 人过45岁后,血管疾病是高发阶段,会出现血管粥样动脉硬化,主要是因血栓、结蹄组织和碳酸钙等,在动脉或其他血管沉积,造成的一种有害状态,是血管中的潜伏杀手。 血管“越硬”越要命 脑部:脑部动脉硬化,慢慢堵塞,导致老年痴呆、脑卒中,死亡或半身不遂。 心脏:心脏动脉硬化,慢慢堵塞,导致冠心病、心梗。 颈部:颈部动脉硬化,慢慢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脑萎缩、脑梗。 肾脏:肾脏动脉硬化,慢慢堵塞,导致顽固性高血压、肾衰竭。 肠道:肠膜动脉硬化,慢慢堵塞,导致肠胃炎、肠梗堵坏死。 下肢:下肢动脉硬化,慢慢堵塞,导致下肢间歇性跛行、足坏疽。 导致血管“硬”的主要因素: 1、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2、吸烟酗酒:烟草和酒,是心血管健康公认大敌; 3、长期熬夜,情绪焦虑; 4、 懒惰成性,缺乏运动,久坐不动; 5、血管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胶原纤维中的胶原蛋白不断流失。 如何养护血管健康? 1、多喝水,防血栓 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囤积的废物也难以排出,易形成血栓。 平时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可降低血液的粘笛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喝水时间为每天起床后、上午、晚上睡前各一次,下午两次,共五次。 每次至少喝一杯。喝水多的人一次喝200毫升左右比较合适。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饮料等清凉饮料和茶类不包含在内。 2、食用油,搭配吃 现代人,食用油脂过多和搭配不合理,是导致各种慢性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大量实验证明,饮食中Omega-3脂肪酸摄入过少、Omega-6摄入脂肪酸过多,两者失衡是诱发、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不能吃单一品种的油,最好是各种油换着吃、搭配着吃,每人每天吃齐三种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何一种油类。 比如:将油酸类油脂丰富的橄榄油、亚油酸类油脂丰富的大豆油、亚麻酸类油脂丰富的苏麻油,按2:2:1的比例搭配吃,约25克~30克。 其中,苏麻油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中的α-亚麻酸,可软化血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 并且,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帮助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3、多走路,多运动 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血管,提高血管运输血液的能力,延缓血管的病变,使血管更年轻。 运动能使血液循环加速活化,制造出能够修复及扩张血管的一氧化氮,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 如果,每天坚持30分钟的快走、慢跑,也是一项不错的心脑血管保健操,可以增强肌肉耐力以及血管弹性。 第二处:肝脏“硬” 肝者,人体将军也! 养肝就是养命,肝脏健康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但肝脏也是“脆弱”的,作为人体的解毒排毒器官,经多年的“辛勤付出”,很多人45岁后出现肝硬化,也就是说肝脏细胞发生了病变。 肝硬化,是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蹄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导致肝脏变形,发展为肝硬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肝脏若发生硬化多数是晚期,已发生到肝癌阶段,所以称为“哑巴器官”。 所以,45岁后,一定要注意预防肝脏硬化,保护肝脏健康。 导致肝脏硬化主要原因有: 1、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肝脏的排毒工作在凌晨1-3点间进行); 2、 长期不吃早餐; 3、早起不及时排尿; 4、长期吸烟、大量喝酒; 4、不健康饮食习惯(例如暴饮暴食、偏爱油炸食品、吃宵夜等); 5、滥用药物(主要包括壮阳药)。 如何保护肝脏健康? 1、多休息、少熬夜 经常熬夜,既会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而对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来讲,已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有加剧恶化的可能。 所以,想要肝脏好,就要尽量做到多休息,少熬夜,助力肝脏恢复健康! 2、以茶代酒,更健康 喝酒伤肝,用喝茶的方式来替代,是不错的方式! 每天用护肝的小植物,泡杯茶饮,可减少肝脏压力,促进肝脏排毒! 如:用蒲公英根和玉兰根,按照1:1的比例,做成蒲公英玉兰根茶,每日泡水代茶饮,可护肝排毒,预防肝损伤。 蒲公英和玉兰根,都是“药食两用”的植物,搭配泡水,有很好的护肝、排毒、预防肝损伤之效! 蒲公英,入肝经,可护肝、预防肝损伤,尤其是对酒精性肝损伤,效果显著,并且还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对于护肝是不做的选择! 玉兰根,清肝利胆,利尿消肿,可加速细胞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其对酒精性肝损伤效果显著! 所以,二者搭配在一起,泡上一杯,对于保护肝脏,修复受损肝细胞是不错的选择! 3、少生气,不动怒 生活中,很多人动不动就爱发火,但养肝要注意调节情志,顺应节气,戒怒忌忧。 因为发怒、生气,会使肝气郁结,会影响气的通畅,甚至产生气滞血瘀,其中最明显的是首先影响你的食欲。 其次是引起肝火旺盛,影响血压、脑供血和心脏供血。 因此,生活中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尽量少生气,不动怒,保持一份好心情! 第三处:颈椎“硬” 忙碌了一上午的你,先来做个小动作: 头轻轻后仰,然后尽力向左转,再向右转。 如果,你感到脖子酸痛、僵硬,甚至发出声响,说明你的颈椎正在遭受“折磨”。 有关“颈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35-43岁中年人,颈椎亚健康状态堪比60岁奶奶,“硬脖子”的年轻人超过半数。 研究发现,当头部向前屈曲的角度越大,颈椎受到的压力就越大。而现代人普遍进入“低头族”行列,提高了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由七块骨头组成,与肩膀构成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支撑着分量不轻的脑袋。颈椎受伤,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全身健康: 70%的头痛跟脖子有关;脖子供血不足易眩晕;颈椎病可引起吞咽不畅;颈椎错位导致颈胸综合征…… 所以,45岁后,一定要注意保护颈椎健康。 导致颈椎“硬”的主要原因有: 1、 长时间低头或久坐(如:玩手机、打麻将); 2、不睡枕头、枕头太高或太软; 3、不正确或粗暴地按摩; 4、长期穿过高的高跟鞋; 5、喜欢趴在桌子上睡觉。 如何保护颈椎健康? 保护颈椎健康,除了要改变上面提到的不良习惯以外,还可以多做做下面这几个小动作,可以保护颈椎健康。 1、前屈后伸 颈部缓慢前屈,达最大幅度,保持5秒钟,再回原位; 颈椎缓慢后仰,达最大幅度,保持5秒钟,再回原位。重复10次。 2、旋颈望踵 颈椎缓慢向上拔伸,头颈左旋,双眼向后下方尽力望对侧足后跟,达最大幅度时用力拔伸颈部,保持约5秒钟,还原后另一侧重复同样动作。反复做10次。 3、雏鸟起飞 站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在身后相握,用力向后拉伸; 同时头颈尽力后仰,颈肩背部肌肉用力收缩,保持5秒钟; 然后颈肩部肌肉放松,恢复原位。如此重复10次。 4、摇转双肩 双手自然下垂,双肩依次由中立位向后、后上、前上、前到中立位,做最大幅度缓慢摇转10次,再由前向后相反方向缓慢摇转10次。 45岁后,为了健康,做好“3戒” 1、戒烟酒,生活中,很多人离不开烟酒,但是,45岁后,尽量戒掉吧,身体已经承受了多年的“荼毒”,此时,应该给身体减负,助力身体度过高危期。 2、戒色,中年是男人的黄金期,却是很多女人的更年期,家庭和睦更重要,不要为了“一时爽快”而毁了一个家庭。 3、戒怒,中年人家庭琐事多,工作任务重,情绪更易波动,怒大伤身,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切莫发怒。 45岁后,想要健康,还要做到“3勤” 1、勤晒太阳 经常晒太阳,不仅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皮肤病,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预防骨质疏松。 2、勤泡脚 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中穴位最密集的器官,可以通过足浴的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勤泡脚,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3、勤微笑 微笑能减少压力荷尔蒙,可使血管系统强健的加速运动,使肺活量增加,利于开发右脑,助力身体健康! 45岁后,经常笑一笑,对于心理和生理,都有不错的好处的哦! 最后,闲来无事,做三个小动作,促健康 1、早饭后,揉长寿经 早上是养胃的最佳时间,胃经也被称为“长寿经”,足三里被称为“长寿穴”。 吃早餐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 同时,按揉足三里,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延年益寿。 2、午饭后,拍心包经 中午,是养心的黄金时间,午饭后,拍打心包经,有助于心脏健康! 饭后半小时左右,如果适当地刺激心包经,可以增加心脏供血,有效地保护心脏。 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 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3、晚饭后,敲肝经 晚饭后,睡觉前,自然地仰躺于床上,两条腿稍稍蜷起,使两脚脚心相对,手握擀面杖,从大腿根部开始敲打,一直敲打到膝盖处的关节前。 一面敲完之后,将擀面杖换到另一只手里,再继续敲打另一条腿的同样部位。 左右交换进行敲打,各敲10分钟左右即可。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