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指什么?

 昵称49557057 2018-07-25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大家虽然都知道这句话,却很少有人搞懂。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42章。原文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何”。

“道生一”:从无道有

“道生一”很好理解。简单来说,道是宇宙的终极真理,也是生发出所有世间万物的本原。如果用科学的解释就是,宇宙都是从一个原点发展出来的,经历了大爆炸之后,慢慢膨胀,才有了现在浩瀚的宇宙。现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的宇宙还在慢慢膨胀,慢慢扩大。

再说“一生二”。“二”其实指的是阴阳。我们知道,中国的思想里面,强调阴阳和合。真个自然界都是因为有阴阳才形成。一个人,如果你阴阳平衡,就会健康,如果得病,那就是阴阳失调。

“二生三”:老子思想的秘密

下面就说到重点“二生三”。既然世界是阴阳组成的,为什么还会有“三”。“三”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其实,庄子这句话就是在解释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当然,这个解释很复杂,希望我的解释可以说明白。庄子说,天地和万物都与我一体。既然是一体的,你就不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因为你就是自然)。可是呢,你已经说你与自然是合二为一的,你既然已经体认道你与自然的相容,那么这其实就是你的感受和想法。

那么,自然与你的想法就是“二”。好了,这时候你意识到你与自然有了分别,意识到没有办法将它们相融合,这时候自然,你的意识,你意识的意识就生成了三。注意,这个三不是终止,三之后还会有四,四会有五,慢慢分化,最终就有了万物。

《老子》的思想很高明。我们可以用西方哲学稍微解证一下,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强调,物质的形成有四个原因,目的因,物质因,动力因和形式因。这里面我们来看物质因和形式因。比如,一块砖头,它的质料因就是土,它的形式因就是方形。当我们看到一块砖,我们会说它是砖头。

可是,如果有很多砖头盖了一座楼,我们就不会把构成楼的砖叫做砖,而是统一叫做楼房。那么,我们面对一个房子,她的质料因就是砖头,形式就是立体的房子。

所以,世间万物都是从一个最原始的东西生发出来(比如泥土),然后慢慢生出了别的物品。

这就与老子所说的很像。所有东西都分有了其它的东西而成了新的东西。其实,自然、观念也是。当你看到一场雨,你可能会产生悲伤的心情。但是,这个悲伤的心情又让你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

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