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气所以能生化万物,是遵从了道的规律之结

 崔竣豪 2016-08-23

今天讨论的是在中华道统文化里,人们是怎样认识世界的组成,套用现代哲学的一句话就是道统文化里给人们书里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观?在搜狗百科里给出的宇宙一词的释义是:宇宙(Universe)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多样在物质表现状态的多样性;统一在于其物质性。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宇宙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138.2亿年。

元气所以能生化万物,是遵从了道的规律之结

我们的先哲已早有论述:那么我们来仔细地梳理一下:

“宇宙”二字早在《尸子》中就有记述,它说:“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日宙。”《庄子》中也曾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乎本剽者,宙也。”《灵宪》中进一步指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由此可见,宇宙二字实是整个空间与时间,及其所包涵的万事万物。这与今日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是一致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古籍中对自然的描述,多用“天地”二字。然而天地与宇宙的内涵是不同的,天地主要指日月星辰天空与山河大地,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它有自己的生成与毁灭的过程(其生成可参看《灵宪》,毁灭可参看《列子》)。

1、宇宙的物质性

古气功家认为宇宙中有不同层次的物质,各层次的物质,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彼此渗透。若简单分,可分为有形的“器”的层次与无形的“道”的层次两类,

即《易?系辞》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若细分,则有五个层次,即《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易?系辞》中说的是“易有太极(后儒称为无极生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道”与“易”(或无极)是一个层次;“一”与“太极”是一个层次;“二”与“两仪”(或阴阳)是一个层次;“三”与“四象”是一个层次;“三生万物”与“四象生八卦”是一个层次。

1、这个层次是宇宙的根本。

它虽然是无形之物,但古人对它的体用及性质均做了一定描述。儒家对此表述得比较简单,如“寂然不动”(体),“感而遂通”(性),“生生不已”(用)。道家对此论述比较深刻。如《道德经》中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老子的这一段描述了道之为物的状态;《庄子》的一段则进一步描述了道的超时间与超空间的状态,把二者结合起来,道的体态则可以了然于心。练功者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一体态是可以感受到的。至于《道德经》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湛兮似或存”,则是道之体性。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一”,“道者万物之注”……则是道之用。意谓万物皆可由道而生,依道而存。

综言之,道是一种客观的不生不灭的物质,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涯无际,遍布整个宇宙,可以衍化出“一”这种物质层次,进而发生宇宙万物。它贯穿于宇宙各物质层次。

(二)、太极(“一”)。

太极这个物质层次指元气而言。后世所谓“阴阳未判,一气混元”即指此。太极也称作“太一”(《吕氏春秋》就说“太一出两仪”)。太极在宇宙中是怎样的物质呢?《周易正义》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公羊传》中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起造天地,天地之始也。”就是说,太极是一团太和元气,其体象是“恍惚自然”(《太平经》),无分无别;其功用是生养万物。《太平经》中说,“夫物,始于元气”,“元气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气而生。”由此可知,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生成的,元气可以赋予万物生机。至于元气之体性,有人认为元气流行于天地之间,健运不息。其实对元气来说,因其无相对的静,故无所谓动(注意:勿把人体内的元气与作为宇宙之物质层次的元气等同起来)。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元气所以能生化万物,是遵从了道的规律之结果,元气与道对万物来说,乍看似同,其实不尽同。元气是从道衍化而来,其体性较之道更具体,它是发生某一具体事物的根本动力。

元气所以能生化万物,是遵从了道的规律之结

(三)、“二”(两仪)。“二”这个物质层次指阴阳二气,可由元气衍化而来,与一般所称之阴阳概念不是一回事。俗称的阴阳指有形之物的两种相对的属性;这里的阴阳则是一种属于无形之气的物态。但它不同于“淳和未分之气”的太极状态。属阳的气,其性“动而流行”;属阴的气,其性“静而凝聚”。两者不仅互为依附,而且互相转化。这里的动和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运动形式,当阴阳二气的运动达到一定限度时,便可产生“三”这个物质层次。

(四)、“三”(四象)。关于“二生三”里的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二:一种认为“三”泛指万物,本身就是指形形色色的“器”。另一种认为“三”是一个特定的物质层次,是“形而上”的“道”、“气”转化为“形而下”的“器”的一个阶梯。我们倾向于后者。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据此,则“三”是指阴、阳二气和由阴阳和合而形成的和气。另一方面,《易?系辞》说:“两仪生四象”。“二”变成“四”,似乎和老子的说法不同。其实不然,四象是指太阴()、太阳()、 少阴()和少阳()。从“气”而言,太阴、太阳即阴阳二气,而少阴和少阳则是阴阳二气的和合,故名为四象,实指三气。所以“三”和四象仍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是同一层次的物质。

上述三个物质层次相对于有形的器来说,都属于道的范畴。

(五)、“三生万物”。“万物”这个物质层次,具体指有形、气、质三种特性的器世界而言。凡实体性物质(原子、分子乃至可见物)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个层次的物质来源于阴阳四象的运动结果,“清阳积聚而为天,浊阴凝聚而为地”。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运动,即“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交错,而变由生也。”进而,“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无元纪大论》)当“万物”这个物质层次形成后,就产生了由物自行繁衍的生化形成,即《易?系辞》中说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对于有形的器世界,人们较熟悉,故从略。

以上五个层次,虽然可依次生化,但它们都是宇宙中固有的物态。五种物态中,不仅四种无形物态可以兼容,而且与有形之器世界亦呈现兼容。

在中华道统文化里宇宙是由道这个物质组成的,在《气论择要》里面则直接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论气之学。涉及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遍及“儒、释、道、医、兵、法、农、墨各家。中华道统文化注重物质,以物的哲学栓释一切,那么在本文里提到的道是什么?气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根本,在天地形成以前,气已存在,并有气演化出天地。

道家仙门享有盛誉的黄元吉说:“大道无他,一而已矣,一者何?即鸿蒙未判之气.............谓之太极。儒家湛甘泉则说:'宇宙间一气而已,自其一阴一阳之中谓之道,自其成形之大者谓之天地。”

综上所述:在中华道统文化里面,宇宙是是由道或者说道气组成。

元气所以能生化万物,是遵从了道的规律之结

相关阅读:(一)、健康长寿、和谐自控是一个健康文化的基础(二)、道统文化发掘和传承(三)、心体、明体、知体、真如体清静体意元体的用 灵知 灵能(四)、《六祖坛经》“佛性本清静”以定慧为大本(五)、中国传统文化的气学理论与证悟修持是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手段和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