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火器先进?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的祸根,其实早在明朝就已埋下

 网洛书城 2018-07-25

一直以来有种说法,说是明朝的火器水平很高,甚至不比同期的欧洲差。然后,明亡清兴之后,清朝人不思进取,导致中国在火药武器制造领域落后下来,所谓“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之类。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

欧洲先进管状火器在东亚世界的流传,中国并非最先进者,如果对“火绳枪”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日本和朝鲜的火器水平远胜于同期的明朝。这个问题,朱言之前的文章写过,暂时不再赘述。

明朝军队装备的火绳枪

明朝中期,葡萄牙人以欺诈手段获得澳门的居留权,并且不断拓展居留地范围。这对于明朝而言,是国家主权被践踏,当然主要的责任在于明王朝海权意识的薄弱和地方官员的颟顸。从另一个角度看,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存在又为中国知晓学习欧洲先进科技留下了一个窗口。

葡萄牙人在澳门定居之后,与明朝广东当局的关系并不紧张,相反有很多合作,譬如打击海盗。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为了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对华贸易权力,荷兰人发动了多次对澳门的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迫于荷兰人的军事威胁,澳门的葡萄牙人开始修筑城墙和炮台,设总督管理驻军,并建铸炮厂。

葡萄牙人的商船

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军事冲突使得明朝广东地方当局非常不安,害怕殃及池鱼,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明朝政府还是倾向于葡萄牙人,双方的军事合作也展开起来。明朝在东北战场上的溃败,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军事革新。

萨尔浒之战大败之后,有天主教徒身份的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建议朝廷:“西洋大铳可以制奴,乞招香山澳夷,以资战守。”在徐李二人支持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张焘、孙学诗受命前往澳门澳门募兵购炮。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和十二月,张、孙两人分别将4门西洋大炮带到北京。

徐光启

天启三年四月,广东地方又向朝廷献上从英国东印度公司独角兽号沉船拆下来的大炮26位。另一头,张焘又从澳门带着招募到的24个葡萄牙火炮师进北京,准备传授大炮的炼药、装放之法。

晚明保守派的愚蠢一点都不比晚清的高明多少,不久这些葡萄牙人就以“水土不服”为名被遣返回去了。即便如此,这批火器仍然在天启六年正月的宁远大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努尔哈赤被打成重伤。

明与后金

由于朝廷的党争,参与宁远之战的袁崇焕、满桂、茅元仪、孙元化等人被罢斥。但是,明王朝引进西洋火炮的事情继续进行。崇祯即位之后,明朝中央政府重新开始了从澳门募兵买火炮的计划。当时的兵部尚书梁廷栋在《神器无敌疏》中说:

查广东香山澳商慕义输忠,先年共进大炮三十门,分发蓟门、宣大、山西诸镇。宁远克敌,实为首功。京营止留伍门,臣部蚤虑,万一有警,非此不足御虏,节次移文两广督臣,再行购募。

兵部的意见得到了皇帝的赞成,崇祯得知澳门的葡萄牙人从荷兰船上缴获10门火炮,便命人购置这批火炮,而且下令从澳门招募20名铳师。出于种种原因,澳门的葡萄牙当局愿意在军事上与明朝进行合作,向明朝提供技术支持。

大概在崇祯元年九月的时候,澳门葡萄牙当局向明朝派出了一支20余人组成的火炮军队,其中真正的葡萄牙人只有7人,其余的是都是黑人、印度人或混血儿。这些人都是精于火炮技术的专业人员。

袁崇焕

葡萄牙的炮兵到了内陆之后,很快由中国地方官安排北上北京,参与北方抵抗后金的防御战争中。葡萄牙人的火炮和他们的技术支持在明朝抵抗后金进攻的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崇祯三年五月,明军在恢复滦州一役中大获全胜,西炮即曾在攻城中扮演重要角色,正如孙元化所说:

臣依西法制护炮器物,全付参将黄龙,授以用法,分以教师,卒用复滦。

崇祯皇帝

不久,孙元化部队借助西洋大炮,又收复了遵化、永平、迁安三城。明军借助葡萄牙人的先进火炮优势,一度扭转了战局,后金军队不得不全面撤回关外。如果这种有利局面不被破坏,明与后金大棋局最终的胜负还真的不好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