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概述 我们知道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对外赊销的货款或服务费,体现的是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对下游客户的收款政策,与之类似具有专门用途的应收科目还有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除此之外的应收款项则统统放进“其他应收款”这个科目中核算。 正是被冠以“其他”二字,因此许多说不清道不明、名不正言不顺的欠款都可以往里塞,俨然成了“藏污纳垢”之地,所含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 常见的其他应收款内容有股东或关联方借款、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存出保证金、各种应收的赔款、罚款等各类暂付及应收款项。 与应收账款一样,当企业估计其他应收款中的应收项目难以回收或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坏账准备,做资产减值处理,减值的金额直接计入利润表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由此减少当期利润,后期该项应收款项若满足回收条件后又可以重新转回,由此增加利润。 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显示已无望收到货物时,也应先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后再做计提坏账准备。正是因为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存在较强的主观估计性,从而使得其他应收款减值成为了一个调节利润的潜在雷区。
— 02 — 案例 案例1:宇通客车(股票代码600066) 宇通客车2012年6月通过的股权激励方案显示,以2011年为基准年,公司2012-2014年营业收入较2011年同期增长率要求不低于16%、30%和50%;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8%、30%和50%。经过三年努力,公司业绩全部达标,具体完成情况见下表: 虽然完成了股权激励所要求的业绩目标,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回到2013年,该年1-9月公司实现收入136.69亿元,同比只增长2.71%;净利润为9.03亿元,同比还下降7.19%,而股权激励所要求的当年净利润目标是15.36亿元,这意味着要在第四季度实现单季超过6个亿的净利润,难度不小。 有没有额外的利润来源呢?我们看到公司2013年11月28日晚发布公告,收回其他应收款8亿元,转回对该款项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2.6亿元,相应增加当期利润(如下图): 数据来源:宇通客车2013年11月28日公告,公告编号临2013-037 原来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公司先后向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财政局及宇通汽车产业园建设指挥部预付8亿元,用于支付项目选址用地的土地拆迁补偿,后因该项目用地被政府重新规划,项目停止实施,2012年一季度公司遂将前述8亿元款项从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并累积大幅计提了2.6亿元的坏账准备,占总款的32.5%。 照理说,政府改变土地规划,之前向企业收取的拆迁补偿款是会如数退回的,但宇通客车却在2012年对此大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又在临近2013年底,在业绩完成有困难的敏感时期转回该笔坏账准备,这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嫌疑呢? 通过这个案例可见,利用其他应收款大幅减值与转回可以影响当期损益,在利润充裕的年份进行减值,隐藏一部分利润,待到来年业绩有压力的时候再予以释放,可以达到平滑利润的效果。
案例2:国民技术(股票代码300077) 2017年12月21日,国民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未来无法收回对全资子公司前海国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投资”)的5亿元借款,根据会计政策的规定,公司拟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5亿元: 数据来源:国民技术2017年12月20日晚公告,公告编号2017-071 国民技术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495.71万元,与上年同期70612.41万元基本持平,但当年净利润为-48803.59万元,同比减582.21%,亏损的直接原因就是其他应收款减值损失。 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遭遇连续跌停,一个多月时间股价跌去近一半,以下是国名技术股价日线图: 数据来源:同花顺 图中用红色边框标识的范围即是国民技术出现其他应收款大幅减值后的股价表现,股价最低的时候只有7.11元,投资者可谓损失惨重。 国民技术于2010年上市,上市之后经营业绩下滑,公司唯有另辟蹊径,打起了投资业务的主意。公司财报显示,2015年公司投资收益7235万元,占利润总额的74%;2016年公司投资收益9564万元,占利润总额的82%,可以说投资收益成了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如下图):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国民技术2014-2017利润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