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道文化|至高无上的皇家专属瓷色——黄釉

 燕归故乡巢 2018-07-26

门道提示:农历六月十四

黄釉是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始于宣德的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的色彩,天然的神韵成为元明清时期制瓷业的主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许多品种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黄色在明清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因此黄釉成为被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窑不许生产。釉是陶瓷的外衣。在中国陶瓷史上,釉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釉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温度中,釉便能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门道君给大家普及下瓷器知识,清代是我国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盛世,在器型、釉彩瓷器的工艺制作方面,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创烧出大量新器型。在釉色方面,创烧出了粉彩、珐琅彩、古铜彩和多品种的单色釉。还产生出大量制作精美的民窑堂铭款器。

 

康熙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明君之一。康熙皇帝8岁即位,16岁亲政,在长达61年的统治时期,对瓷器烧造所投入的心血,远远地超出明代君王,制作出一大批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瓷器精品。颜色釉瓷器成为这个时期陶瓷的重要品种。

 

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的色彩,天然的神韵成为元明清时期制瓷业的主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许多品种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黄色在明清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因此黄釉成为被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窑不许生产。釉是陶瓷的外衣。在中国陶瓷史上,釉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釉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温度中,釉便能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明清时期的黄釉瓷器,是以铅为溶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的。这种黄釉器产生于明代宣德年间,到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它的釉色纯正,淡雅娇艳,又被称为“娇黄”。清代从康熙时期开始大量生产黄釉瓷器,虽然也追求明代弘治时期的娇黄效果,但色泽要比弘治时期的黄釉偏深。嘉靖之后又出现了被称为鱼子黄、鸡油黄的黄釉器。

 

清代规定,里外黄釉龙纹为皇帝所用。皇帝、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外黄内白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答应用各杂色瓷器,皇子、福晋用各色瓷器。皇子侧福晋用各色瓷器不分等级,后宫人都可以用。在数量上,等级越高数量配额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