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名方副作用及危害—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jxydgswyj 2018-07-27

为医者,只言其效如神,不言禁忌之用,轻则伤身,重则促命也。

学医必读古籍,用药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读被滥用的千古名方!


《金匮肾气丸》—— 误用最多的补肾方!

自从《六味地黄丸》成了补肾名方以后,它的兄弟《金匮肾气丸》就成了壮阳的名方了。而各种专家和网友的以讹传讹,再加上“适应性广”的假象,很多以为自己肾虚的朋友,就经常会尝试服用此药了。

如果真的是肾虚引起的寒邪困于少阴,或者肾阳不能归元引起的水液代谢不畅,用肾气丸确实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效果如神。但这两种情况,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或者大病初愈的术后病人,比较多见。而对于大部分现代人来说,并不那么适合。

一,痰热内盛者误服:助火生痰

《本草新编》

痰出脾、肺者,用熟地则助其湿,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于心、肝、肾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陈消痰化痰之药,百无成功,乃服八味汤,而痰气之汹涌者顷刻即定,非心、肝、肾之痰用熟地之明验乎

展开剩余76%

脾肺失运而生痰,最忌滋腻之物,抑脾而塞肺故也。肾气丸以熟地为君,脾肺虚弱而肾气未散者不可妄服。关于脾肾,很多古籍有所记载,很多人被诊断为脾阳虚后,又以为火生土,所以当补肾阳以生脾阳,此大谬也。今之人,肾阳衰者寥寥无几,很多年轻人手脚凉或者性生活不协调,就误以为是肾阳虚衰,就乱用补药,为害甚多。

二,肝郁者误服:助肝伐脾

《王孟英医案》

谢谱香体属久虚.初冬患嗽痰减食.施某视之.云是肾气不纳.命火无权.叠进肾气汤月余.遂致呕恶便溏.不饥无溺.季冬孟英诊之.脉甚弦 .苔腻舌红.乃中虚而健运失职.误投滋腻.更泄枢机.附桂之刚.徒增肝横.

方中肉桂和附子,最能助阳动火,肝气不郁者,尚可借其而外达,散其热。如果肝郁而气机内蕴者,则助肝阳猛烈上行,使脾胃之气不能四达,进而大小便失职,气机上逆。

三,阴虚血燥者误服:耗肾伤血(手淫伤精者亦然)

虽然肾气丸中以熟地为君,剂量颇大。但其泽泻,茯苓,皆为伐肾之品。如果有寒饮,则桂附司其职而应之,如无寒饮邪气,则桂附反转为伤肾阴之品。更助泽泻,茯苓,使肾中之真阴,更加耗损,而助浮阳逆上。十分危险。

四,初服有效,久服有害

中药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起初有效,再服无效,而且很多副作用感觉不到。比如肾气丸,由于其附子之性,初服的时候,很可能感觉有温通之感,呼吸不畅或者小便问题都有好转,实际上却受了很多暗伤而不自知。

在我治疗的朋友里,这种情况很多见,基本上是大部分。而且很多医生一开药就是一个月两个月的开。初期吃感觉有效,于是便一直吃了下去。结果造成了很多难以恢复的问题。

《王孟英医案》

初服颇若相安者.方中附桂刚猛.直往无前.痰亦不得不为之辟易.又得地黄等浓浊下趋之品.回护其跋扈跳梁之性.然暴戾之气.久而必露.柔腻之质.反阻枢机.治节不伸.二便涩少.痰无出路.愈伏愈多.一朝卒发.遂壅塞于清阳升降之路.是以危险如斯.

这个医案,病人是促发脑梗,就是因为初期感觉有效,于是就吃了两个月的肾气丸。结果春天阳气升腾,而痰阻上行之路。发生脑梗。

总结:千古名方建功伟,古人今异莫乱用。

总体来说,古代人贫乏者多,生活又相对清苦,所以很少有痰火,湿热等等问题,也不会因为太复杂的社会关系而导致各种压力和肝郁问题,所以在古代,肾气丸确实适用面很广。

而今人之体,已然改变了很多,不详细判断,很容易弄巧反拙。而造成今天这种滥用情况的,却是医者妄下判断导致的多,病人盲从于网络专家的次之。

《伤寒论》到处都在教,其中的古方确实异彩纷呈。但是药就药,尤其是伤寒论中的经方。判断不清就盲目服用,危害甚多。

即使对证用药的情况下,也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做加减和药量调整。肾气丸在古代的变化十分的多。并不是古方就一定要按古代的比例吃。切记。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 

专注 本源 疗愈,助人解除 身体 心灵上的困扰。

健康,心理,修行等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与我交流。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 分享 知识,帮助他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