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建筑语言寓意

 wbkxlk9 2018-07-28

在世界历史上,

古老的中国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给人类留下了众多的建筑古迹,

这些建筑都记载着

一个时代物质与精神的象征与标志。

那么,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国传统建筑的语言寓意。


【屋顶

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形象上的一个特征,

从帝王宫殿到农村祠堂,

建筑的屋顶屋面都是曲面形的,

屋顶的四个角也向上起翘,

使四周的屋檐都成为中间平、两头翘起的一条曲线。



这种造型产生的原因除了木材结构的因素,

在功能上也能使房屋多采纳光线并便于自屋内向外观望,

更因四个屋角向上起翘,昂首向天,直冲云霄,

被寓意为如同神鸟展翅高飞。



在屋顶造型上的加工还表现在对局部的装饰上 ,

由于观看屋顶时只能见到其表层瓦面以及屋脊、几条屋脊相交的结点,

故古代的工匠把这些瓦、屋脊、结点都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


【瓦当

一行行瓦,从上延续到下,

呈现在屋檐边上的瓦头(瓦当)都装饰有花纹。



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

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

因古代人们把天空四方的星象组成

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四神被视为武力的象征,

并出现在宫殿的瓦当装饰上,



瓦当上的图文,

寄寓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滴水

就是在建筑物屋顶仰瓦形成的瓦沟的最下面的一块特制的瓦,

通俗讲就是两个瓦当中间的那个倒三角形状的滴水檐;




滴水一般设置在屋檐、窗台的下侧,

其作用主要是防止雨水沿屋檐、窗台侵蚀墙体。 

明清时期渐渐演变发展成为如意形滴水。



【五脊六兽

在建筑屋脊上,或用砖瓦拼出花纹,

或在脊上塑造出多种动、植物,

而流传至今最有名的便是“五脊六兽”;



所谓“五脊”,是指屋顶上横着的一根“正脊”和垂下来的四根“垂脊”。



而关于“六兽”的说法则有很多,

其中一种说法是,在一道垂脊上,

吞兽 + 五只蹲兽──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就是“六兽”。



建筑的等级越高,脊兽数量越多,最多有10个,

全中国只有故宫太和殿屋脊上的神兽十样俱全,

他们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结点

屋顶的结点大多塑造成龙、凤、祥云等形象,

龙代表帝王和神圣,

凤象征富贵,

祥云象征吉祥平安;



一座简单的屋顶,

一座硕大而笨拙的屋顶,

经过这些从整体到局部的造型和装饰处理,

使它们变得即轻巧又热闹而富有情趣了,

这真是中国工匠的一种独特创造。


不仅如此,在长期的实践中,

工匠们还创造出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屋顶,

其中最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四种样式。



【四合院

以四根立柱围成的“间”为单位的中国房屋,

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外形不复杂,体量也不大,

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最基本的形式。



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

除了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私密的空间,

更是因为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

历代统治者都是用“礼”制作为治国的根本。



很显然,四合院式的建筑群体是很能适应这样的礼制要求,

一座四合院住宅,有前院、中院与后院,

主人自然应该住在中轴线上的正房,

儿孙辈住在院子两侧的厢房,

家庭仆人们只能住在后院。



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四合院建筑群就是北京的紫禁城,

有人说这些建筑共有9999间半,

为什么是这么个数儿呢?

因为皇帝是天子,是天帝的儿子,

天帝的宫殿叫紫薇宫,有一万间房,

皇帝们不能和天帝一样多,

就用了这么个无限接近的数儿。



【石狮

在古代建筑中,石狮是最常见的一种,

太和门作为紫禁城内建筑群体的入口,

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铜狮子,

因狮子性格凶猛,俗称兽中之王,

所以常用它的形象放在大门两旁,

起到守护建筑的作用。



但为什么狮子会跑到建筑大门前当上护宅的神兽?

因狮子原来生长在非洲和亚洲的伊朗、印度一带,

在当地被视为珍兽,

相传在1900多年前的中国东汉时期,

安息国(今伊朗)国王送狮子作为礼品献给东汉皇帝;


而且佛教也把狮子尊为兽中王,

狮子成为佛教中的护法神兽,

于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狮子也传了进来,

开始走进人们生活。



大门两侧,一边一只,

右为母狮,脚按一只幼狮,

左为雄狮,足踩一个绣球,

这样的形象和布置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格式。




太和门前还有一座扁宽的广场,

在广场中央横卧着一条河道,

取名金水河。



但其实紫禁城内并没有自然河道,

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

认为背靠大山、面临流水是一种能够取得吉庆、祥和生活的环境模式,

所以,就使这一座皇家宫殿建筑群具备了背山面水的吉利风水环境。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寓意繁多,

喜欢的读者可以购买此类书籍,

以便更加了解中国建筑符号。


本文内容部分摘自《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作者:楼庆西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