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枚印章和我的两位老师

 国民一员 2018-07-30

作者:丁拥军

    2012年3月12日,《东方早报》藏家栏目以标题《顾振乐:乐哉乐斋藏》介绍了海上书法篆刻名家顾振乐先生的收藏。

   其中列有一方图章:乐斋长寿,文章介绍说已捐西泠印社。有图如下:

一枚印章和我的两位老师


    边款:振乐吾兄委刻二印,日久应命,幸勿嗔,乞教。辛未八月炼百病目。

    刻者正是唐炼百先生(1913-1994),从边款文字来看,个别细小笔画稍逊安详。辛未年即1991年,斯时炼百先生已78岁,盖岁月之故,目力渐退,故最后署款称炼百病目。

    唐炼百先生是我邑周浦人,而我读高中就是在周浦镇,当初就闻先生大名,只是高中三年未曾谋面,对于书法、篆刻的兴趣也被高考所湮没,认识唐炼百先生是后来的事情。而顾振乐先生是嘉定人,居沪上。

    1986年,我到位于嘉定的上海科技大学求学。大一时,有一门书法选修课,刚好是顾振乐先生教授。于是,我有机会认识了顾先生,并有幸拜顾先生为师业余学习书法、篆刻。一次,我和顾师谈起唐炼百先生时,顾师说他和炼百先生同为书协会员,且同是文史馆馆员,彼此也颇熟稔。由于我喜欢石鼓文,而唐炼百先生是当代沪上石鼓文高手,于是顾师说:转益多师,给了我一张自己的名片,让我带着去拜访唐炼百先生。

    这样,1987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六下午,由我周浦的一位高中同学带路,我带着顾师的名片和几张我的习作走进了炼百先生的家里。从此,在两位先生的指导下,开始了书法篆刻的学习,从入门到慢慢摸到门道,渐生痴迷。

    顾师性格深沉,对受业要求严格,教授认真;而炼百先生性格诙谐幽默,善谈书坛掌故,于我只以小友相称,并不许我尊为师长,常令我羞愧难当。1991年秋,我去炼百先生家拜访,先生就拿出了这方印章,说,侬先生叫我刻图章,拖了交关晨光。其自谦如此。

    唐炼百先生篆刻,开始时随其兄起一先生学虞山赵古泥一路,后期吸收吴昌硕、赵之谦各家所长。从此方印中,可以看出先生后期借鉴赵之谦的影子。

    唐炼百先生交游广泛,与邓散木、白蕉、唐云、陆俨少诸贤往返,关系至亲密;而退休回周浦后,则不求闻达,于书画自得其乐。今先生之篆刻作品由顾师捐赠西泠印社,也为西泠增一段记忆、添一份宝藏矣。

    而我作为南汇人在嘉定读书,又有幸拜嘉定、南汇两位书法篆刻名师为师,研习书刻,穿梭两地间,乐此不疲,也见证了两位先生的君子友谊。也是一种缘分矣。

    今览报章,又见上述图章,勾起一段回忆,故为之记。

    有同门陈君佐凡兄谓我说:师承既缘,光大即责。

    记之心中矣。

 

丁雍军  2012年3月14日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