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5 语文素养

 拉普拉丝 2018-07-31

【10月中旬推出《小学语文教师公招考试面试要诀》 敬请关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标”中被放置在课程基本理念之首。在表述形式上作这样的处置,无非是想表明:“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第一追求。

那么,“课标”语境中的“语文素养”是指什么呢?王尚文先生的看法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是“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文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可以分解为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一读就懂,一写就顺,一听就清,一说就顺,而且懂得深,写得美,听得真,说得好”是语文素养的终极表现。

义务教育阶段,将语文素养的核心作上述理解,是基本妥当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到语文素养在“课标”中的所指,并不仅限于此——对文学言语的审美能力,也应该包含在其中。要彻底弄清“语文素养”究竟指的是哪些方面,应该结合“课标”目标和内容中全部条款逐一分析、抽绎。我们不能脱离“课标”语境,“无节制地扩大语文素养的边界”。

“语文素养”是个历时的概念,随学段不同而不同。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素养”所指并不同一。高中阶段,“语文素养”就分化为“汉语素养”与“文学素养”两端——这是由国家教育政策制约下的语文课程取向所决定的。高中阶段,须着力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在小学阶段,即使学习文学作品,也不过是从文学学习语言,由语言学习文学。

“语文素养”怎样培育呢?王尚文先生是这样回答的:

“‘语文素养’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养成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离不开学生对语言文字广泛的涉猎和独立的运用。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内、课外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才有可能圆满完成。” “培育学生的语文意识,就是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我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课标”语境中的“语文素养”指的是“现代语文的语文素养”。


 【与本节内容相配套的自媒体微课发布在“百度传课 语文驿站”,网址:http://www./v6786710-175020-875040.html


 

资源链接:

王尚文著《语文教育一家言》中《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十对关系》、《语文课是语文实践活动课》、《论汉语素养》、《语文课程的复合性》、《一个被遗忘的定语》和《论文学素养》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