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文君免士工师籍

 yun8220 2018-08-02
​上一节我们谈了象比术。
可能在多数人的眼里,打个比喻、来个类比就是象比,其实不然。
首先,象比术是作为游说技巧的一个术语出现的,只有出现在游说的过程中的比喻、类比才有可能是是象比。
注意,这里说的是“才有可能”。
怎么来说明这个问题呢?
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策文,《东周策.周文君免士工师籍》。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周文君罢免了工师籍,改用吕仓为相。但是吕仓这个人名声不咋好,周文君心里很不舒坦。
有人就替吕仓说话。他对周文君说,宋君在耕种的时节征用民夫修建游乐台,人民议论纷纷。后来大臣子罕出来背锅,被贬为司空,人们都称赞宋君英明;齐桓公荒淫奢侈,管仲就也装做荒淫奢侈的样子,让国人诽谤自己,而让他们觉得桓公那样是理所应当。每个国家的国人都会评论自己君主的好与不好,忠心耿耿的大臣会在公众面前替君主背锅,接受民众的指责。
《春秋》上记载的以下犯上、以臣弑君的例子也很多,可那些大臣都是被民众所赞誉的。所以说,大臣的名声不好未必就是件坏事。
周文君听罢,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了撤换吕仓的心思了。
这篇策文虽然引用了宋君和齐桓公两个例子,但这不是象比。
象比是给出一个象,再直接拿现实去比照这个像,而不需要明确地提炼出象所蕴含的道理的。
如果像本策文一样,给出一个象,再提炼出一个理,然后用这个道理去演绎事件的利害得失,这就成了游说的另一种技巧——归演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