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

 xyf4345 2018-08-02

菱形肌和上后锯肌几乎重叠在一起,该两肌损伤不易分清。这种损伤是常见病,青壮年较为多见,大多被称为背痛或腰背筋膜炎。其实,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只是背痛中的一种。针刀微创手术治疗,疗效颇佳。

相关解剖     

            

菱形肌   在肩胛提肌的下方,同是背部浅层肌。揭开皮肤,皮下组织,可见斜方肌。斜方肌在脊柱侧较薄。在斜方肌之下,便是位于背上部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的薄肌——菱形肌(图2-3-20)。起于颈椎6~7和胸椎1~4的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该肌边缘规整,两侧合为菱形扁肌,菲薄而扁阔。在菱形肌的深面为上后锯肌和竖脊肌。因为菱形肌止于上肢带骨(肩胛骨)上,属背上肢肌第二层,它是臂部内屈肌,并与肋骨及上后锯肌相邻。

上后锯肌   小于菱形肌完全被菱形肌所覆盖。该肌起于C6~T1的棘突,抵止于第2~5肋骨外侧面,并覆盖竖脊肌。上后锯肌作用是内收内旋,并上提肩胛骨,使之接近脊柱中线。神经支配为肩胛背神经(C4-6)。(请参阅肩胛骨背侧神经分布图)

病因病理

该病大多由于上肢猛力掷物,摔跤,或上肢向后下方猛然用力引起急性损伤。急性损伤时出血、渗出,日久结疤粘连。这种损伤可波及到肋骨面上,因此与肋骨和上后锯肌粘连,影响菱形肌和上后锯肌的伸缩运动而发病。当上肢勉强活动时,牵拉到粘连处,就会引起新的损伤。如此反复,又治疗欠妥,则导致慢性病变。如同时有上后锯肌损伤,则有时影响呼吸。菱形肌与上后锯肌均受C4-5支配,因此许多具有菱形肌、上后锯肌症状的病人,不能只单纯考虑为肌损伤,而更要考虑是否与颈椎病有联系。许多有背痛、肩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注意颈椎病方面的检查,特别是在颈部活动最多的C4-5以上颈椎病病变。若是颈椎病引起的症状而不去治疗颈椎病,则菱形肌损伤症状不会缓解。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  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在急性损伤症状缓解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才发病。

2、临床表现  

①当慢性损伤急性发作时,在T1-5脊柱侧缘与肩胛骨脊柱缘间区内有突出的疼痛点,以肩胛骨内缘为主。局部可有肿胀,感到上臂沉重。痛重者翻身困难,夜间不能入睡。

患侧上肢活动受限,不敢持重物。患侧上肢被动向前上方上举时,引起疼痛加重。有的病人呼吸时肩胛骨内侧缘疼痛,呼吸不畅或有刺痛。

针刀微创手术治疗

1、适应症与禁忌症  凡确诊为本病者均为针刀微创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2、体位  俯卧位,两臂自然放于躯体两侧,肌肉放松。不要让肩胛骨抬起,以免增加组织的厚度。

3、体表标志

第7颈椎棘突  为颈椎与胸椎交界处最突出的棘突,可扪及和看到。

肩胛骨脊柱缘  皮下脂肪少的人看的尤其清楚。稍胖些的病人,则应仔细扪摸,方能摸清,不可轻视。

4定点(图2-3-21   在菱形肌区的压痛点处定点,可定1~5点。

多在肩胛骨内侧缘与肋骨的交叉部,可定1~5点。

菱形肌上后锯肌脊椎棘突附着处。两处均可定数点。

5、消毒与麻醉  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局麻后行针刀术。此处局麻应十分注意,尤其在肩胛骨脊柱缘的肋骨面处的麻醉更应慎重从事。麻药只能注射于肋骨面上,而不能深入至肋间,更不允许进入胸膜腔。

6、针刀微创手术操作

肩胛骨内侧缘进针刀(2-3-21  刀口线与菱形肌纤维平行,即与肩胛骨内侧缘头侧约呈60°角,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匀速推进达肋骨面,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一定要在刀下的肋骨面上有松动感才行。

在脊椎棘突附着点的痛点进刀  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脊柱侧皮面约呈15°角刺入达棘突侧面,深入棘突顶下10mm处,行纵横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术毕,刀口以创可贴或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7、手法操作  医生用一手向外侧推肩胛骨内侧缘,反复几次,增加粘连的松解。让病人内收上提肩胛骨,医生站于患侧侧方,握住其同侧腕上,向下外方牵拉,病人则用力拮抗之,反复2~3次。

注意事项

摆体位时,要使肩胛骨放平,而不要使肩胛骨抬起,如肩胛抬起,则加深了进针刀的深度和难度。搞清肋骨面并压住不放,对准肋骨面试探式进刀,以防不策。进刀时不可刺入肋间,以防刺伤肋间神经、血管、胸膜,造成不良后果。

特别说明:

  1. 文章节选节庞继光教授的《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第二篇:肌、腱、腱围结构损伤。

  2. 文中的配图是手机拍照,与实际书中原图有色差,清晰度也受的影响。

  3. 可以转载,请勿对文章内容及排版私自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