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空降兵”,主要是指从比较大的、知名的、品牌公司,以比较高的薪水挖到公司担任要职的人员。对于企业是否适用空降兵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企业的实践现状看,“空降兵”到企业的总体成活率不高,因此需要慎用之。
所有引进“空降兵”的企业,最初都是抱着一个善良的愿望:企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很自然地希望从大公司或者竞争对手那里挖那些“内行的人”、“有经验有能力有资源的人”帮助企业解决这些短板。的确,很多“空降兵”非常有经验,到公司来能够发挥一些“带动”作用,但是不能起到“替代”的作用。因为往往他们并不了解你的产品和企业。不了解你的产品,就不可能找到好的推广方法;不了解你的企业,就不可能拿出适合你的方案。很多时候,“空降兵”不会愿意从基础干起,不愿意接受和同事一样的普通待遇,他们要求一来就直接身居高位,所以要他们真正的“懂你”有点难。虽说外来和尚好念经,但未必会念你的经,他们常常执着地念他的经,弄不好他们带来的麻烦可能远多于创造的贡献。
从直观的经验看,空降兵带来的弊病是:他们一加入公司就直接就任高位,而以新人指挥老人,以外来人指挥内部人,心理冲击自不必说。首先会影响团队的士气,因为他们的到来夺去了原有员工的晋升机会。其次是文化的影响,空降兵在没有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时就身居高位,这对公司文化的冲击非常大,尤其是高位的空降兵,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原来的企业文化带到的新公司来,如果冲击演化成冲突就不见得是件好事了,文化没有被优化,反而被异化了。最后是薪酬体系的影响,空降兵往往意味着打破企业既有的薪酬体系,拿着相当高的、超过公司其他员工的报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不仅会造成原有员工的不稳定,也不利于空降兵和团队的融合。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空降兵”都不考虑了,只是强调要把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好,再者说,要找到真正适合你企业的空降兵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持续培养企业内部人才方是正途。 如果一定要用“空降兵”,要让他们安全“着陆”,我们给出的建议是: 一、说服他们低半格进入 即空降到洼地----待遇可以高,但是进入公司时的级别最好比预期的低半格,这样有助于空降兵适应环境并做出业绩,融入公司。然后根据业绩升迁更具说服力,要告诉他,这是对他进行保护的方式。
二、扶上马送一程 一把手应该主动设计一些方法来帮助“空降兵”融入公司。避免一触地面,就被恶意包围了。前期重点帮助他尽快地与他的团队建立情感联系。中国人常用的一起吃个饭、喝个小酒的那一套还是有用的,总之把心理距离拉近了,后面好开展工作,建立威信。当然是先有信任后有威信,不要做反了。一个未融入团队的人是无法生存于团队的,更无法发挥作用的,越是高级别的人越是如此。
三、身份转换法 如果有条件,一些空降的高管可以先采用比较边缘的身份进入,比“顾问”、“总工”。这种似乎有点第三方的身份比较温和,他就像是钦差一样,代表一把手处理所授权的事务。一方面给予了空降者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公司的一切,去建立相应的关系和影响;另一方面也腾挪出更多的空间来,全方位地考察空降者的实力和匹配性。当然,这种方法绝不是任其自生自灭,扶上马送一程的努力是要尽到的。如果双方都努力了,结果仍不理想,实际对双方的损失影响都相对小。这种方法能否生效,空降者是否接受,就要取决于他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