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来源:陈允斌《吃法决定活法》)
【1】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一个季节的开始。 在四立之中,立秋所代表的换季最容易被人忽视。 每年的立秋是在八月的7号到9号之间,此时天气依然很热。许多人还习惯照着夏天的活法过日子,喝冷饮,吹空调,吃冰西瓜…… 等到九月十月天气渐冷,毛病就出来了,有人拉肚子,有人咳嗽,有人发胖,有人感觉身上没力气。这都是“秋行夏令”的结果。
【2】 立秋之后,我们要做两个很重要的养生功课:一是祛湿,二是补气。 立秋时必须得补一补,冬天才好过,不容易怕冷,也不容易生病。 立秋又不能一味的补。因为虽然秋天来了,但长夏仍在,暑湿更重。
荷叶茶解暑祛湿,又能升举清阳 ,这个月要多喝一点。 
点击阅读 四款荷叶瘦身茶
【3】 每一年我都会推荐大家在三伏天喝黄芪粥补气。立秋之后进入三伏的后半段,更是要坚持喝。 黄芪,有点偏温性,春天喝会让人上火。而在三伏天和立秋后的长夏,大多数人都可以用,这是可以放心用黄芪的好时候。

黄芪煮粥味道也不错,有淡淡的甘味和豆浆的香味,全家人都能喝。 黄芪粥虽然带甜味,对糖尿病人却很适宜,还有降血糖的作用。 黄芪配上茯苓,可以增强健脾胃、祛湿的效果,对于气虚肥胖的人还可以减肥。 黄芪茯苓粥
原料(2人份) 黄芪片60克、茯苓30克、大米100克 做法:黄芪和茯苓泡软,加米和水粥。食用时将黄芪药渣捞出不要。 
功效:
降血压,防治中风和高血压。 固表止汗,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促使皮肤疮疡中的脓毒排出。 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 健脾益气,适合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体虚人进补,以及大病初愈的调养。 调理气虚型肥胖(一动就爱出汗,上楼气喘吁吁,腹部虽然胖但一按能按下去,肉是松软的)。
允斌叮嘱: 感冒咳嗽痰多不可喝黄芪粥,否则易将病邪封在体内不能宣泄出去。 凡是外感病邪,有急性症状时都不宜补,而是应该吃发散的食物。比如风寒感冒时喝姜汤将表邪发散掉。 长期待在空调房间的人,吃黄芪之前最好先喝几天姜枣茶散散寒(经常接触空调冷气的人,姜枣茶不能停。) 血虚的人,喝黄芪可能虚不受补,可以与梅子汤同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