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CM:脑出血6h内最大中线移位>4mm者预后不良

 渐近故乡时 2018-08-04

脑出血(ICH)是一种具有摧毁性的事件,与高死亡率和高残疾率有关。死亡率从7天时的35%到1年时的59%,不足40%的患者恢复功能独立。基线血肿体积联合其他因素,比如年龄、基线CT脑室内出血、入院GCS评分,可以预测自发性ICH的临床预后。

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血肿机械性挤压产生的占位效应就会造成神经元损伤,并且与不良预后有关。因为脑出血最初几小时的干预会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在这期间的评价和干预是非常关键的。测量中线移位(midline shift,MLS)是定量ICH早期占位效应的简单方法。众所周知,MLS与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但是目前尚不清楚ICH早期与不良预后相关的MLS阈值。另外,不同部位的MLS与预后的关系也是不同的。Zazulia等发现透明隔移位比松果体移位判断ICH占位效应更加敏感。然而,在Ropper的研究发现松果体移位与意识水平相关性更佳(vs 透明隔移位)。Diringer等发现松果体移位与ICH的死亡率有关。鉴于此,我们仍然缺乏影响ICH预后的MLS阈值标准,因此应该进一步研究。

2018年6月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Wen-Song Yang等在Neurocrit Care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ICH发病6h内的MLS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定义可以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MLS阈值。

该研究纳入了发病6h内的脑出血患者。作者通过几个不同的部位测量了MLS,包括松果体、透明隔和大脑镰。最大MLS定义为这些不同部位中最大的中线移位。采用3个月mRS作为功能预后。

共199例患者,78(39.2%)例3个月时预后不良。松果体移位、透明隔移位、大脑镰移位以及最大MLS皆显示了不良预后和良好预后之间的显著性差异(P <0.001)。调整年龄、基线GCS评分、ICH部位、距离初次CT的时间(time to initial CT)、基线ICH体积和脑室出血后,最大MLS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P = 0.032)。最大MLS> 4mm(作者建议的最佳阈值)更能够预测更差的预后(vs 最大MLS <=4mm)(P <0.001)。

最终作者认为最大MLS是临床预后的良好独立预测因素,最大MLS>4mm是判断ICH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阈值。

译者注:最大MLS>4mm者是否可以作为进一步积极干预的指标,比如外科手术(本研究中共16例患者采取了减压手术)。这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文献出处:

Neurocrit Care. 2018 Jun;28(3):314-321. doi: 10.1007/s12028-017-0483-7.

Defining the Optimal Midline Shift Threshold to Predict Po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upratentorial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