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太调皮了”“这孩子脾气太差了”“这孩子没这方面的天赋”“这孩子对英语不感兴趣”...... 你是否给你的孩子贴过类似消极的标签? 你知道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吗? 请停止给你的孩子贴标签! 负面标签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Anna篇 Anna第一次上英语课,因为面对外教有些害羞,就表现得很拘谨,话也较少。妈妈看到了就说:这孩子对英语不感兴趣!第二次上英语课的时候Anna表现得非常不高兴,妈妈看到了就说:这孩子真的不喜欢英语!其实是因为那天早上妈妈没有满足Anna的一个小愿望。妈妈的两次暗示就让Anna形成了这样的意识:我对英语不感兴趣!从此真的就不喜欢英语了。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对于孩子一时的表现马上定性或者给予评价。这种随意的定性或者评价孩子的某一个行为,会很容易给孩子形成不好的暗示。有可能此时你正在不知不觉中用你的自以为是去伤害你的孩子,就像Anna的妈妈一样,Anna并没有讨厌英语,却在妈妈的暗示下否定了自己对英语产生的兴趣。 所以,请停止对你的孩子贴标签,不要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 Joe篇 Joe正在表达伤心的情绪,并流下了眼泪,妈妈却反复对他说:“爱哭鬼”、“你一点都不坚强”之类的话,很有可能在他成年之后他特别爱哭,特别脆弱,动不动就回家找妈,成为了大家吐槽的”妈宝“、”娘娘腔“。我们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为什么一定要苛责孩子成为一名超人呢?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他们并不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并且他们的认知与判断最初是来自于父母。 所以,请停止对你的孩子贴标签!不要让孩子迷失了自己! 如何避免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呢? ☆ 不要急着给孩子的行为下结论,三思而后行 ☆ 尊重孩子的个性 ☆ 理解孩子的感受 ☆ 永远就事论事,弄清楚原因 请给你的孩子贴上”正面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在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涣散、不停指挥的新士兵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里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标签效应(Lebeling theory )之所以会有”标签效应“,是因为”标签效应“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所以,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 那我们如何去给孩子们贴上”正面标签”呢? ☆ 多使用积极词汇鼓励孩子 ☆ 学会引导孩子,示范正确的行为 ☆ 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寻找闪光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