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经的智慧》25丨妄想,彻底让我们背离了世界!

 chenyige 2018-08-04



那一座庙
 


今日共读内容

《心经的智慧》 第25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心经的智慧》第25课 来自那一座庙 14:48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心经的智慧》 第25课 

昌乐法师·讲述


 - 000 - 


《心经》的第二十五讲,二十五讲的经文是,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是关于十八界的内容。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与根尘相合生六识,总共是十八界。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然后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八界的界是指种类,生命表现出来的相貌,生命活动能够展示的区域空间,或者叫种类,有十八种,世界的界就是空间的意思。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十八界与五蕴、六根、十二处的关系。


一、十八界与各蕴处的关系


五蕴是说,色受想行识,它着重地介绍生命的结构,由色心二法,就是精神跟物质相合而组成。但是它着重在介绍受想行识,特别是受想行,作为生命的精神活动的主体,是我们需要去观察的。然后六根,它又着重在描述色法,就是众生存在的色体,就是生命体,即身体所表征出来的生命特征,主要是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表现出来,这是生命存在的内在的发动机,内在的动力系统。而对于六根又有所谓的六尘,六尘是我们观照、摄取、占有的对象。根尘相合产生识,眼根见色尘产生眼识,由根尘识三合产生受。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它是生命脱实向虚的主要通道。


人是一个精神的动物,特别在现代的社会情形之下,我们对物质的依赖越来越没有那么强烈之后,人越来越是一个精神的动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而这个主要通道就是眼根缘色尘产生眼识,由眼识产生受。在受这个感知基础之上,我们还没有离开客体世界而独立存在。但是由受通过想,想是心之相,是离开了客观世界,完全沉浸在自我世界当中,你无需跟客观世界交流,就可以完成自我对话的这样一个过程。受如果说是我们的感知力,我们还与这个世界有所交流的话,那想则完全脱离了客观世界,存在于我们的主观经验或者主观记忆当中,在自我的观照当中完成。如果这种观照是正确的,我们叫正观;如果这种观照是没有能力的、是错误的,我们称之为妄想。


妄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彻底使得我们背离了我们与世界沟通的通道。为什么我们要有感知力?感知力就是,把我们所想的拿到现实客观世界进行比对、校正,然后再从客观世界获得的经验,再拿到我们精神世界去加工、处理,这样你才不会沉浸在你的妄想和执着当中。而对一般人来说,受跟想他们无觉无知,都是在蒙昧的、无明的状态当中。我们后面讲到无明的时候,会讲到这个。这种发生的情况,我们就叫业力。有一种力量驱动着你,使我们不动大脑地在生活,看上去是满足自己的种种的愿望和欲望,但实际上我们没有自我,只有业力,这种业力是我们无法察觉的一种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所以这就是行。


二、观十八界无我


受想行都是在精神世界发生的。所以我们讲了六根、六尘、六识与五蕴当中的受想行之间的关系。而十八界中整个的六根、六尘、六识的提出,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在起心动念过程当中,第一,知道我们的念头是从何而来,应何而起,应该去回归到生命的基本的事实,而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妄想当中。所以我们对于六根、六尘、六识要有切实如实地观照,而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妄想当中,或者沉浸在自己的无觉察、无觉受的疯狂当中。这是我们十八个修行的点。至于这个十八个点,应该怎么样去修行,那是另外我们要去学习的,不是我们这一次能够说得特别详细特别清楚。


总的来讲,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都是空性的,所以照见五蕴皆空。如果不能照见十八界皆空,那我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就会在生命体上产生苦。为什么?我们想从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当中寻找常恒不变的、能够主宰这个世界的唯一性的自我。那有没有这个自我呢?实际上没有。因为这都是因缘和合的缘起法和缘生法。缘生法刹那生灭,缘生则起,缘离则散、则灭。所以我们用《杂阿含经》304经最后一段经文,作为如何照见十八界皆空。大家常常念这段经文,就能够比较好地去如实地观照。经文是这样的:


“若眼是我者,我应受生死,是故说眼是我者,是则不然。


如是若色、若眼识、眼触、眼触生受若是我者,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触生受是生灭法。若眼触生受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说眼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


是故眼触生受非我,如是耳、鼻、舌、身、意触生受非我。”


经文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执着的眼识,有一个常恒、永恒的我的存在,这件事情是对的话,或者如果我能在眼识当中找得到的话,那眼识是缘起生灭之法,那我应该随身刹那生灭生死,而我的定义在这里是常恒、永恒不变,具有主宰性。


佛陀说法,常常就是这个基本原则,所以当我们去定义好法的属性之后,两者拿起来比较。这里的眼识,眼耳鼻舌身意,它是缘起法,还是永恒、常恒存在的法?在缘起法当中,没有一法能永恒常恒存在,如同在眼识当中没有一法能常恒永恒存在一样,所以眼识当中无我,所以眼识是空的。


无论是观察六根、六尘、六识,都是这样观察,对学佛人来讲,这是一种彻底的观察,只不过是这种彻底的观察,需要我们对法义、对佛陀的如实知见,有自己的一份信念和正知,才能够用这种正知的正观去观察我们的起心动念。如果没有的话,无常、无我,只当成概念,只当成一种思维方式,那在生活当中不会产生很大的效能,这是我们讲照见十八界皆空当中我们再次强调的。


这一讲讲了十八界它与五蕴的关系、十二处的关系,又讲了如何照见我们十八界皆空,它是根据《杂阿含经》的304这篇经文的节选,我们大家在听完讲座之后要多念、多思维,然后生起正念的观照,才能有真正获得法益的可能。


《心经》的智慧·共读预告丨佛法的精髓《心经》到底说了些什么?

第1课 | 经典读诵的三个阶段,你处于哪个阶段?

第2课 | 般若,所有智慧的统称,人类文明的总和

第3课 | 人生何处是彼岸?

第4课丨八万四千法门,是怎么浓缩在260个字里的?

第5课丨菩萨证悟空性的方法,就在这句经文中

第6课 | 如何理解并真正做到观自在?

第7课 | 人最大的痛苦,其实是身心分离

第8课丨修行,是苦难人生的唯一出路

第9课丨活着之所以苦,就是因为求不得

第10课丨生活有很多喜悦乐趣,为什么佛陀却说一切皆苦?

第11课丨我们与佛陀的缘分到底有多深?

第12课 | 看懂了天边的云,就明白了“色即是空”

第13课 | 当无常到来的时候,梦终将会醒

第14课丨佛陀所说的根本大法

第15课丨佛陀的无常,是对人性陋习最大的揭露

第16课丨我执是生命的假象,无常才是真相

第17课丨宗教给人以寄托,佛法正好相反

第18课丨哲学所探求的真相,为什么不靠谱?

第19课丨解脱,不是离开生活去寻找空中楼阁

第20课丨观五蕴皆空,重塑生命密码

第21课丨佛陀要我们往西,我们却偏要往东!

第22课丨为什么说“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空?

第23课丨管好内心的六头牛,就能渐入空性

第24课丨别让你的修行只是在唱空城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