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顶级催眠师告诉你一个关于永远年轻的秘密 | 《生命·觉者》斯蒂芬·吉利根第二辑

 太极道理 2018-08-04

世界顶级催眠大师;

史丹佛大学的心理博士;

师从“现代催眠之父”

米尔顿·艾瑞克森,

担任艾瑞克森氏催眠的

首席讲师及执行师;

艾瑞克森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在中国出版的著作有: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

《英雄之旅:自我发现的旅程》等



▲点击视频观看《生命·觉者》

斯蒂芬·吉利根第二辑


精 彩 对 话


NO.1

梁同学 :

我发现其实我可以成为一个更有作为的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有机会来临的时候,我总担心这件事情变成一件坏事儿,这是什么原因呢?


斯蒂芬·吉利根:

我们绝对不会去找单一的原因。我们首先会找出你的叙述中有两个不同的部分,它们彼此是不协调的,它们制造了问题。


第一个部分是“我想在事业上更有成就”,第二部分是“当我去做的时候,担心它变成一件坏事儿”。我们会说你的创造力恰恰隐藏在那个好像有问题的部分。


如果只是单纯地去分析这件事本身,大概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我们会去设置一个催眠,让你由内而外地与问题产生连接,你就能找出与这两个部分的正向关联。你会发现这样做的话,更有助于你的梦想实现。


梁同学 :

问题就在这里了。今天您在问我们,我们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发现我并不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尽管我已经四十多岁了。


斯蒂芬·吉利根:

很好。那我更感兴趣的是,你年轻时的梦想是什么?把那一部分的你,邀请到我们的对话里;然后我们也想邀请那个困惑的你加入进来,欢迎“他”加入我们的情境。我们再来探寻发生了什么,这样也许能够帮助他更清晰一些。


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谈。比如我们最基本的经验,不确定性,害羞、害怕、愤怒,这些情绪都是人性当中很自然的部分,它们会“拜访”每一个人。它们的意义,它们的价值,以及它们在每个人生命中的演出,取决于我们如何跟它们连接。


所以在催眠中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的主观意识暂时休息一下。它总是想要掌控一切,试图去理解一切,我们让它暂时休息一下,进入它更深的层次。我们有不同的部分,而有一些部分它们没有正面的呈现。但是在催眠里面,我可以把它们转换为正面的呈现,让它们来教导我,去发现它们的正面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催眠的学派,都同意催眠有两个特质。第一个就是自我意识的动能量,事情透过我们的意识呈现才会发生。当你在创造力的状态之下,另外一部分的自我,会从未知的地方流动显现出来,这是催眠其中一个核心的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催眠的逻辑。你可以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但是却能自在地抱持它们两者。


在催眠的情境下,你可以是个孩子,也可以是个成年人,这两者可以同时并存。其中的一个是年轻的你,你知道自己年少时到底想要什么,欢迎他;另外一个困惑的你,同样欢迎他。现在我们有了这两面,在催眠的情境里他们可以彼此共舞,这也是创新的创造力出现的时候。


不要试图摆脱它,我们会开启一个创造性的空间,让他也可以被正面的参与进来。然后我们再邀请其他多面的“你”参与进来,他们之间可以奏一曲交响乐。




NO.2


梁同学 :

我有一种很想向您再深度学习的冲动。就是我在想,我们到了四十多岁再来学习还来得及吗?


斯蒂芬·吉利根:

你还是个年轻人。事实上,我几乎查阅了近一百年来所有有关创造力的文献,创造力一直是我的研究核心。这一百年来,每一个有关创造力的文献,都显示: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他们都同时具有相反的特质。这些创造力的天才,他们往往都具备童真的特质。


如果我们有机会在一起工作,我会介绍给你自己,那个属于你的非常年轻的自己。我们的潜意识蕴含了万物所有可能性。这其中有两个层次,你内在的每一个年龄的你都在里面:里面有一岁的你、两岁的你、还有一百岁的你。我们再看深一点,还有一个四万岁的你在里面。


在你潜意识之中的创造力,整个宇宙都蕴含在内。如果纠结于你已经不再年轻,其实你只是把自己束缚在一万年跨度中的某一年而已,所以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老去。当然不只是因为你比我小二十岁,我希望你可以看到那个五岁的我。


所以要想活出快乐、健康、成功的人生,我们每天都要知晓一切皆蕴含于我们内在潜意识之中,无论我生命何时需要什么,它都已经在我之内,而催眠只是帮助我,与它们连接的工具。


梁同学 :

我还想了解,就是在一个催眠师看来,他认为人为什么需要睡觉?


斯蒂芬·吉利根:

我认为人需要有那么一个时间段,可以放下一切僵化的面具。我们需要休息,因为它允许我们跳出表现模式,进入一个能够去整合学习的阶段。


当然生物学上的睡眠,是为了让身体能够更新,在白天发生的一些小伤害,可以在睡眠的时候得以修复,所有拥有良好的睡眠的确是很关键的。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与爱人有良好的连接,这都是要活出快乐、健康、成功、正向有创造力人生的必要条件。




NO.3

毛思翩 :

我很好奇,当我们是小孩的时候,父母如何培养我们,可以让我们长大了以后成为一个比较快乐、比较健康的孩子?


斯蒂芬·吉利根:

我刚才有提到过两个层面,一个创造性的潜意识,孩子们的天性就如此,他们有很多的能量,也很随性。我的女儿今年26岁,她小时候人们都说她很可爱。


当你花一天的时间陪伴孩子在一起,他们会有很多不同的状态。所以在一天中尾声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宇宙中所有状态都体验过两遍了。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体验,让生命进入,这是创造性的潜意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识心智则是由父母去把控的,外在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彼此之间的协议是什么?社会中的规范是什么?这些都是由父母把控的。而想要把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极高创造力,用正面的方式带到这个社会,需要这两个心智间的对话。


所以要成为一个成功、快乐、健康的人,你要学会如何每天都跟自己有正向的连接。即使一个孩子有很好的家庭条件,他成长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把问题当作是反馈,让我们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进步。我希望这有回答到你的问题。


毛思翩 :

但是作为父母很困惑,现在又说未来有AI要替代人类,整体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尤其在中国,学得越多越好。


斯蒂芬·吉利根:

这个问题是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很多可能性环绕我们四周;大量繁杂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有无数的标准裹挟我们的认知,而越是在这种时刻,我们越是要化繁为简。如果事情变得复杂,你就会越发地迷惑。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在乎。以及在他们相应的年龄,父母给予的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引导。


当这些基本的价值观确立以后,我们需要放下所有的焦虑,然后化繁为简,尽力去做好父母的角色。其中第一原则就是制定规则,我想这也是现代父母比较困惑的一点。


我来到中国已经十三年了,在与人们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中国的家庭大部分的父母是比较强势和控制的:“你一定要在学校品学兼优”“你一定要做好……”。


有项针对孩子的研究显示,一个孩子长大以后是否会成为快乐、成功的人,这其中的关键点是,快乐和成功的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和他的家人共进晚餐,并且晚餐时没有电视和手机。


就像苹果公司的CEO史蒂文·乔布斯,他不论多忙,都会坚持每天回家和孩子共进晚餐。进餐时不观看电视、不使用手机、不玩微信,也许每天仅仅是半小时的时间,家人能够坐在一起对话。如果孩子是这样做的,长大以后极有可能是快乐和成功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感。当然时代在变化,透过这些电子工具,让我们了解到,更深的人类连接的需求。


有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的同理心指数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同理心是指我能够感同身受其他人,我可以感受到我是归属于我的群体。同理心对于快乐是很关键的,成为一个好人,是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社会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