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临帖,取法乎上!

 奕得 2018-08-05


自古以来,学习书法都会选择一些碑帖作为师法的范本,选择师法对象就事关取法问题,而取法的高低在书法学习中至关重要。学书法,应取法乎上、溯本寻源。取法大家之作才是“师其师”,即直接师法后来书家普遍临摹的源头性碑帖,即老师的老师。


今天小编收集一些书法史上的经典碑帖范本,总有一款适合你!


【篆书类】


1、《散氏盘》


▲《散氏盘》铭文(局部)


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散氏盘铭文的字形构架并非是固定不变、呆板生硬的。它的活气跃然纸上,但却自然浑成。特别是在经过铸冶、捶拓之后,许多长短线条之间,不再呈现对称、均匀、排比的规则,却展现出种种不规则的趣味来。


2、《石鼓文》


▲《石鼓文》(局部)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3、《峄山碑》


▲《峄山碑》(局部)


《峄山碑》就是李斯小篆的杰出代表,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造、演变而成的,但已没有了大篆那种刚猛的武士气概、随意自由的精神,结构已趋高度对称均衡,字型修长,笔画婉转通畅,含有一种内敛、含蓄的阴柔之美。


4、李阳冰《三坟记》


▲李阳冰《三坟记》(局部)


《三坟记》为李阳冰代表作,此碑承秦李斯《峄山碑》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而修长,线条遒劲,用笔粗细圆匀,稳健自然,结体均衡对称,雍容婉曲。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三坟记》的篆法显得过于规整而有些板滞,情趣和个性都略嫌不足,不过对于初学者而言,倒是极易上手入门的。


【隶书类】


1、《乙瑛碑》


▲《乙瑛碑》(局部)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


2、《礼器碑》


▲《礼器碑》(局部)


《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风格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3、《张迁碑》


▲《张迁碑》(局部)


《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其结体常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而富于变化。


4、《石门颂》


▲《石门颂》(局部)


《石门颂》的结字大小不一,洒落有致,纵横劲拔,流露出天真、飘逸的新奇之趣。前人评此石刻是隶中之草,与其他汉碑相较,确可看出其纵横变化更为突出。由于这是刻在石壁上的缘故,不可能像丰碑巨碣那样作精雕细刻,只能依着岩面的起伏作点画的权变安排。置之险地而后生,反得意外之趣。


5、《曹全碑》


▲《曹全碑》(局部)


隶书始于秦而兴于汉,尤其到了东汉,碑刻最为发达,留下了不少书法艺术的精品,其中的《曹全碑》可以说是隶书发展中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曹全碑》在历代学人及书法评论家的心目中地位很高。


6、《史晨碑》


▲《史晨碑》(局部)


《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前后碑字体如出一人之手,传为蔡邕书。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楷书类】


1、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 《大字阴符经》(局部)


《大字阴符经》其字形为大楷,字数多且大,所以最适合学习。对《阴符经》的整体领会可从三方面人手:一是和褚遂良其他碑帖进行对比,对《阴符经》进行风格对照;二是和同时代的欧、虞、颜、柳书相比,明了其风格特征;三是和其他行楷书,如李邕、赵孟頫和董其昌等人的行楷书进行对比,又能有一番新的见地。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局部)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2、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3、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局部)


《孔子庙堂碑》的点画非常之简约,但不简单。初看似乎没有什么“技法含量”,露锋起笔,回锋收笔。仔细观察其线条像天生的美人不施粉黛、不事雕饰,却精神内敛、端庄典雅。尤其是一些主笔画,如长撇、长捺,请爽而劲健;横折处用转笔法,线条厚实、遒劲,是对“外柔内刚”的最好诠释,所有这些全得力于篆法用笔。篆法用笔,在唐楷中本就寥寥无几,而象虞世南在《孔子庙堂碑》中运用的如此纯熟、自如,更属凤毛麟角。


4、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勤礼碑》(局部)


《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精品,已完全脱去了初唐楷法的体态。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由于入土较早,残剥损毁少,又未经后人修刻剔剜,所以能比较准确地体现颜书宽绰、厚重、挺拔、坚韧的风神。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局部)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5、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玄秘塔碑》在整体书风上,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它是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6、赵孟頫《胆巴碑》《三门记》


▲赵孟頫《胆巴碑》(局部)


赵孟頫63岁时所书《胆巴碑》被称为“古劲绝伦,品属第一”。该帖通篇一气呵成,点画精纯,无一笔有懈怠之气。通篇基本为楷法,偶间行书写法,且上下血脉相连,自然流便,全是“二王”正脉。该帖因实用需要打有乌丝栏,但并不显字字独立,仍可看出血气相连。


▲赵孟頫《三门记》(局部)


大字楷书碑铭《三门记》是一篇碑文的墨本,大楷起笔不藏锋,多顺锋直写,因为笔势连贯,笔画间有承接的映带,增添了生动的笔意。他的大字,笔画厚实,结体宽博,有横张之势。


7、北魏《郑文公碑》


▲北魏《郑文公碑》(局部)


《郑文公碑》正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笔势尚有隶意,也出现了楷书笔法。故而集众体之长:既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又有楷书的端庄。其用笔,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雍容大雅。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8、北魏《元怀墓志》


▲北魏《元怀墓志》(局部)


北魏《元怀墓志》,原藏河南开封市博物馆,书刻均极精妙,字口清晰中新,便于临暮学习,是初学“魏碑”书体的较好范本。在河南开封市博物馆所藏的1000多方历代墓志刻石中非常突出,堪称镇馆之宝。


9、北魏《张猛龙碑》


▲北魏《张猛龙碑》(局部)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522),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楷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


10、《魏崔敬邕墓志》


▲《魏崔敬邕墓志》(局部)


《魏崔敬邕墓志》是北魏熙平二年崔敬邕的作品,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有藏本。其书法佳绝,加之原石久佚,倍爱前人珍护,历经清代金石名家著录题跋,故声名显赫。其书刻虽出民间,但以刀笔称世,势出自然,开宕拙朴,得无法之法。


【行书类】


1、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


▲冯承素神龙本《兰亭序》(局部)


永和九年,“千古书圣”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作品从容娴和,气盛神凝,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兰亭序》不仅只是一篇万古流传的书法名篇,更成为书法的史上文化图腾。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圣教序》书法,笔画纤削,风神夭矫,位置天然,章法秩理,真有烟霏露结之态。可惜此碑于北宋以后断裂,残损颇多。据明代董其昌称:(宋前拓本《纷瓌》《何以》《出》五字不损。又清代王澍《虚舟题跋》)称“《山东新城王氏藏有唐拓朱砂本”。然而这些善拓均已不复得见。一九七二年于该碑底座中发现一整幅北宋拓片,虽仍有残缺,但确为世间珍品,是至今可见的最佳拓本。


2、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李思训碑》(局部)


《李思训碑》是“体兼行、楷”的代表作,运笔虽然流畅,但顿挫已很分明;存在牵丝萦带但很少连续使用。其鲜明的顿挫、节奏提醒人们力戒油滑靡弱,选用李邕行书做入门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3、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4、苏轼《寒食诗帖》


▲苏轼《寒食诗帖》(局部)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5、黄庭坚《松风阁诗》


▲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


《松风阁诗》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序》,直逼颜氏《祭侄文稿》,堪称行书之精品。


6、米芾《蜀素帖》《苕溪诗》


▲米芾《蜀素帖》(局部)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米芾《苕溪诗》(局部)


《苕溪诗》是米芾中年的作品。书于元祐三年(1088年),当时已三十八岁。那时他在游历苏州、无锡,此卷是他出发造访无锡之前的手笔。虽中年已到,但字中却不乏天真之气,以胸中之美,贯注全篇,整个书风令人惊叹不已。


【草书类】


1、皇象《急就章》


▲皇象《急就章》(局部)


《急就章》字形规范,笔力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


2、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此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


3、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局部)


历代习草者,多取为范本。此帖又是著名的书法论文,《书断》、《宣和书谱》等称之为“运笔论”。两汉以来论书之作甚多,而此篇言简意赅,不蹈空疏,委曲切实,于“执、使、转、用”之际,阐述颇多精义,为故代论书名作。


4、张旭《古诗四帖》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此帖传为张旭所书南朝诗四首,前两首为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中的二首,后两首为谢灵运《王子晋赞》及《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此卷草书通篇书法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此墨迹已成为张旭所传世的孤本。


5、怀素《自叙帖》《圣母帖》《千字文》


▲怀素《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怀素《圣母帖》(局部)


《圣母帖》与怀素其他作品相比,是较为规范的一种草书。小草《圣母帖》点画简约凝炼,较少牵丝连绵。《圣母帖》为怀素晚年的通会之作,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沉著顿挫,尽脱火气,笔法圆融,应规入矩。


▲怀素《千字文》(局部)


怀素纸本《千字文》,字如指甲般大小,笔墨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贯之蔚为壮观。岳飞之孙岳珂称其草书“笔劲墨妙,传付甚真,尝动天鉴”,是继张旭之后的精品杰作。此作极为珍贵,古有“一字值千金”之说,故又称为《千金帖》,历来为书林所重。


6、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局部)


《李白忆旧游诗》为黄庭坚去逝前3年所书(58岁),享年61岁。他主张高悬碗执笔,长锋用笔,笔笔中锋送到,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如鬼谓之“草圣”宜焉!山谷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又有摇桨时悟出的一波三折的独特风格;他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代表作。


▲黄庭坚《诸上座帖》(局部)


此书学怀素的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7、王铎的草书


▲王铎草书(局部)


王铎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责任编辑:曾言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海拾语】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清·石涛《笔墨章》


【赏析】“蒙养”包含的是文化知识,思想意识;“生活”包含的是对人生、对宇宙万物的观点。这是说,能掌握笔墨技巧而不了解生活的丰富神韵,是有墨无笔;能感受到生活的神韵而不能改变固有的笔墨技法,是有笔无墨。石涛认为,笔墨的优劣与画家的天赋、素质有关,也与画家对笔墨的学习修养和对生活万象的体察有关。一个好的艺术家,笔墨之所以能达到神灵的境界,是由于“蒙养”和“生活”而产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