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吃粽子是我国历来的端午节习俗。 可是粽子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近日,一位老伯由于吃了蛋黄粽发生心绞痛被送往医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解释:粽子用糯米制成,其中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含量很高,且糯米黏性大,难消化,导致血糖增高易致心脑血管疾病,从而诱发心绞痛。那么,还有那些人不宜吃粽子呢? 1.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2.心血管病患者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3.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以上这三类人群端午节还是少吃点粽子吧。夏季天气炎热,粽子保质期短,不少人以为放在冰箱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不少细菌可耐低温生存,所以粽子不能长时间放冰箱,挺好在3天内就吃完,且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专家强调,粽子挺好在早、午餐时吃。睡前2—3小时是不宜吃的,容易给胃肠道带来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