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很奇怪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依然学不好语文,写不好作文呢?后来慢慢发现,原来,是孩子们不会读书。读完了也就是浏览了个故事情节。而语文课本上那些短小的文章,尽管老师分析的头头是道,但对孩子们来说,那不过吃下了老师咀嚼后的东西,也没啥营养。还是教孩子们自己去咀嚼吧。本期专栏,我将邀请一位嘉宾,共同探讨阅读的方法。 这样教圈点评注读书法关于圈点批注法 圈点批注的作用一是可以经常提醒你读书要细心,要用脑思考,从而加深印象,帮助记忆。二是可以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或难点标记下来。三是可以真正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并且由此有所发现、创造。 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初读标记”。初读重点应在与把握整体精神,理解整体脉络。以读为主,同时用自己特定的符号,划出要点难点疑点。第二步是“重读整理”。通过重读,整理初读时划的符号,并依据符号复习要点,研读难点,思考疑点。 批注包括评语、体会、质疑、阐述等,可以写在“天头”“地角”“中缝”“页边”、篇始、篇末或段尾空白处,随读随写,但要注意力求简练明白。 圈点符号有以下几种:(这只是一种划法,圈点批划,不必强求一律) 1.描写的精彩或论述的好:波浪线 2.表示作者的观点法:直线 3.打算摘录的内容:波浪线下面两条直线 4.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5.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的:? 6.表示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的:?? 7.表示应熟记和背诵的:★★ 8.表示需要疏通的生字词:○○ 根据这些内容,我开始训练我的学生。第二单元里有鲁迅的《风筝》,有萧红的《祖父后院和我》,有冰心和泰戈尔的诗歌,还有就是莫怀戚的《散步》,估计学生掌握起来都会有些难度,希望此法能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嗯,就从这一单元开始。 第一次教圈点评注法 在上《风筝》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以下内容: 第一步:疏通性的圈点勾画。圈出生字、词。 第二步:思考型的圈点批注。画出精彩的句子;划出作者观点的句子;找到有疑问不理解的句子。 第三步:评论性的圈点评注。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 在课前与其他老师探讨此课时,老师们担心学生寻找问题只会从课后习题中找。我虽也有此担心但是还是想试一下。 第一课时只进行了前两项的训练,在自己学习之后,又进行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归纳出还有困惑的问题,经过我的汇总,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的表现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找到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是: 1.为什么作者的四周是严冬的肃杀? 2.看到风筝后,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3.为什么作者满足中带有气愤? 4.为什么作者不知道我在哪里? 5.为什么作者不让他的弟弟放风筝? 6.为什么作者不在阳光明媚的春天,而要躲进寒冷的严冬? 首战告捷,接下来我要乘胜追击。 第二次教圈点评注法 这一次重点在教写评注上。我先利用《胆小鬼》一课做了示范后,我们又连续做了两篇文章的评注。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另一篇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可是,通过检查的情况来看,实在不容乐观。有的画了一堆句子,但是只写有两个字“点题”;有的写着“他介绍了百草园怎么了”;有的写“过渡自然”;有的写“这句话介绍了他的学校”。 也难怪,毕竟是初一的学生,对文本的赏析能力不够,再者可能心中有想法但是语言上表达不出来。总之,是我太大意了,指导的还是不够细致,而且这样看来,想一节课就让他们掌握此法是不现实的。 第三次教圈点评注法 这一次我利用《城南旧事》做范例。我买的这本是点评本,里面有著名作家的评注。打开班班通的投影仪,我把书放在投影仪下,用黑板擦盖住作家的点评。
【我的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想”字,考虑这是什么描写,这种描写能够表现“我”的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心理描写。好奇。 【书中点评】孩子气的有些任性的心理,既写出了小孩子的好奇,也为后文埋下伏笔。 2. 【出示原文】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边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 【我的指导】这段话里有什么描写?哪些词语用的比较好? 【学生思考】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动词运用的好“捏紧”“擦着”“拉”“制止”。 【出示评注】“赶快捏紧”“轻轻”“擦着”等词语生动表现出宋妈和母亲小心翼翼、紧张的神态。 3. 【出示原文】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我的指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比喻。辫子像狗尾巴。“黄、瘦”。 【出示评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妞儿的辫子比作小狗的尾巴,形象生动的表现出辫子“黄”与“短”的特点。 4. 【出示原文】我的两只胳膊正好架在她的两腿上,两只手摸着她的俩膝盖,两块骨头都成了尖石头。 【我的指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把什么写作什么?表现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比喻。“膝盖骨”比作“尖石头”。“瘦”。 【出示评注】用“尖石头”来形容秀贞的膝盖骨,形象的表现出秀贞的瘦骨嶙峋。 学习了这四个例子后,我们开始总结写评注的一些方法: 1. 如果赏析的句子是修辞,要先写出所用的修辞,再写出怎么用的,最后写出表现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 2. 如果赏析的是一些动词,要先写出这些词语,再写出这些词语表现出事物的什么特点。 3. 如果赏析的是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这些人物描写的句子,则要先写出相关的词语,然后再写出这种描写表现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或者表明人物的什么身份。 当然还有好多种,这次先给学生讲解这些。之后,学生练习。要求是修改之前的评注,然后找其中四个赏析最好的句子以原文+赏析的格式抄写在笔记上。期待学生们明天会有精彩展示给我。 晓琳语我刚才唠叨的这些是从老师教的角度,听说有位高手领着她的孩子们玩评注都玩出了花,我赶紧邀请来,让她讲讲学生究竟会怎么玩这个评注。伍月铭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 批注在帮助同学们进行语文预习和做笔记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刚进入初一的同学,学会这种阅读法,学习语文事半功倍。想轻松学语文的同学,请跟我来: 这样学圈点评注之 复杂版 预习过程中黑笔自批,蓝笔互批,绿笔再批,上课听讲时红笔批注。此为四色批注。批注内容采用通用模板——“批注七法” 。 1.剖析写法:这个地方用了……写出了…… 2.应和观点:我同意……我支持……我也认为…… 3.点评内容:从这里我体会到……读后我了解了……我喜欢…… 4.追问式批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5.假设的批注:如果不这样……会……?假如我是他……我会……? 6.联想式批注:由此我想到……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同样的事(人) 7.批判式批注:不可能,这个地方有问题……这里没有写出…… 这样学圈点评注之 简易版 四色批注改为三色,黑笔自批,蓝笔互批,红笔再批。 批注内容简化为具有语文特色的“批注两法”: 1.剖析写法+点评内容(从词语、句式、修辞或角度来批注) 2.体验式批注(可基于某一点内容进行追问、假设、联想、批判) 以《春》为例,可以参照下面的角度(引自熊芳芳课例) A.说效果 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 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 B.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美的句式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 伍月铭亲爱的同学,喜欢复杂版的还是简易版的?无论哪种,只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者介绍伍月铭,女,湖北枝江人氏,非典型性80后。大学本科,中教一级。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性率真,爱阅读,喜书法,痴迷山水。从教十一年,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坚守一颗“静待花开的心灵”,坚持“诗意与理性共存”的语文课堂。晓琳语 老师,你想不出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吗?试试这招! 同学,你想学的快乐又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试试这招! 此招是《这样学语文——预习的修炼和学会复述》 |
|
来自: 昵称52216650 >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