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52

 昵称30640555 2018-08-06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154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 二两  黄连 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注解:

这个方子的原理以及跟其他方子的鉴别在第149,第151条里已经讲过了。这里补充讲一下“脉关上浮”。关上是指关以上,寸以下的位置,主人体的中上部,关脉较尺寸浮,是津液向这个部位汇聚,说明这里有邪气。用这个方子,脉象应该是偏实的,如果脉象虚衰是不能用的。


这个药不用煎,而是用沸水去浸渍。这里牵系到一个煎药的原则,就是治上焦的药,药则不能久煎,久煎气就挥发了,气走上,味走下,当存其气走上焦。治下焦的病药一般药久煎,久煎则味浓,味走下,这样更能走下焦。在药的炮制上,治下焦病的药很多都灸过,蒸过或酒洗过。这也是为了减其气增其味,承气汤里的大黄就是酒洗过的。


原文:

155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 二两  黄连 一两  黄芩 一两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注解:

对于后世的中医理念来说,这是无法理解也无法解释的一个方子。三黄是大苦大寒大破之药;炮附子是至阳至热之药。他们怎么能搁一起呢?


用《伤寒论》的理念来解释,它们是不矛盾的。我们还是回归到人体来讲这个问题。

当体表有邪气的时候,就会发生太阳病,太阳病事实上是通过发热的方式将津液汇聚于体表来排病。这个体表之水热一旦陷入,就有可能在体内形成痞。痞的实质是水热之结。有形之痞结形后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存在,而病本身有可能会传变,也许会从三阳病变三阴病。如果这个阴主要表现在脾胃上,出现呕利这样的证,那我们就用半夏泻心汤,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健胃建中,黄芩,黄连去痞;如果这个阴表现在表,就是本条说的“恶寒汗出”(这里应该是怕冷而出虚汗的意思),我们前面学过,治表阳虚汗出的是炮附子,于是就有了这个附子泻心汤。


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人体已经虚寒到要用附子来温阳了,那这个痞还有可能是水热之结吗?当然有可能。所谓痞,通俗的说就是一个结块,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不容易和外界交通的东西。若能与外界交通它也就自己消散了。所以痞的属性很难因为外面的环境而改变。再者,津液向痞汇聚刦攻痞,这个局面往往是不会虚寒的,但它或造成其他地方的虚寒。于是水热之结和表之阳虚有了同时存在的可能,攻痞的三黄也就有了和附子同时存在的可能。


那脏结又是什么呢?脏结其实也是一个痞。前面说过“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也就是说,三阴病也有可能形成痞,先是三阴病,然后形成痞,那这个痞有可能不是水热之结,而是寒实,也就是水寒之结,这个寒实也可以下,用巴豆这样的温药下;还可以用附子细辛大黄汤来下。


有人会问,不是说脏结不能下吗?《伤寒论》里没有说过脏结不能下,只是说过“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这里既然说脏结在虚寒情况下不可以攻,言下之意是病人没到那么虚寒的话是可以攻的,其实,原则上阴证是不可以攻的,但不太严重的阴证则是可以攻守兼施的,此所谓变通之道。本条只是虚到“恶寒汗出”,并没有虚到四逆和人静苔滑的程度,所以结合温阳药还是可以攻的。


至此,结胸,脏结和痞的基本原理和治疗原则就都讲了。

我们可以就此来谈谈癌症的问题。癌症事实上就是身体里面的一个结,既然是个结,不管结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是结胸,脏结和痞这三个类型。


如果是结胸和痞的类型,我们是可以攻的。这个攻不限于陷胸汤,因为陷胸汤主治中焦;如果发生在大肠,可以用大柴胡,承气汤之类的方子来攻。用大柴胡合散结化瘀药治过大肠癌,效果非常好,病人服了有持续的缓泻,但越泻精神越好,这是因为结滞去了,被牵制消耗的气血少了,精神反而好了。网上盛传的一个治肠道癌症的神方(铁树叶,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大枣四味合方),前三味药是偏寒凉的,能下热结化痈脓,碰上偏热偏实的肠道癌症,很好用。为什么不用硝黄呢?因为前三味是草药,药力不如硝黄峻猛,久煎更减其寒凉之后便可久服。这个方子还要求煎两个小时,是为了能让药力走下焦。


如果是脏结的类型,气血不太虚的话,我们也可以攻,但要结合温阳建中药来攻。如果病人津血太虚,那就不要先急着攻,先温阳,等阳回津复再攻守兼施,行温下之法,用大黄之类的攻下药和温阳药结合来用。一个肝癌晚期的病人,末期肝疼已经疼了三四个月了,已经被医院退回来了。周生黄疸,面色发黑,也就是到了黑疸的程度。《金匮要略》里说过,黑疸本身就很难治,更别说还是晚期肝癌病人,病人脉弱,别人穿衬衣,他穿毛衣,明显是阴证,只是胃气尚存,食欲尚好,勉强可攻,用大剂量的附子,干姜和小剂量的攻下散结药治疗一个月,病人全身退黄,眼球恢复白色,还带人上山砍了一车树亲自晕倒邻县去卖了,当初就诊的时候是连路都走不动的人。


其实我们只要学会了辨证和药理,就可以用这套理论根据具体的情况去组方子。方子是随证而设,因人而异,而不能一个方子在这里,就给所有的人去用,可能会治好一些,但也会耽误很多人。


《伤寒论》讲的是治里人体,帮人体来排病,而不是讲治病。人体自己排病,病也就能治好;人体自己不排病,用再多药去治病也不会有效果。人体排病的方式就那么几种,《伤寒论》里基础方也就那么几个,药也就是常规那么几十味,临证组合就好了。此所谓辨证施治,而非辨病施治,后世好以某药治某病入手学医,起手就低了,疗效自然不会好。

原文:

156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注解:

因为误用了下药,而造成心下痞,与泻心汤,结果痞不解。这就说明不是痞证,于是继续辨证,病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这是水饮之证,前面学过,属于五苓散方证。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中焦水饮的心下满和心下痞是很容易混淆的,所以“痞满”二字就这么来的。在临证的时候,病人回答医生问题的时候似是而非说不确切也是常事,这都会造成临证的困难,由此可见,《伤寒论》体系多个证指向一个结论是相当必要的。


《伤寒论》部分药物剂量换算备注: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两=24铢=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吴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约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