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 | 彭华民《解析社会政策》中译本序

 萨拉丁123 2018-08-06


皮特·阿尔科克 (Pete Alcock)


英国伯明翰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前院长,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学教授,曾任英国社会政策学会主席。他撰写并编辑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政策的丛书。研究兴趣包括贫困、社会排斥以及志愿部门和社区部门在福利中的角色。



主译简介:



彭华民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社会建设与社工研究院院长、MSW中心主任。兼任全国MSW教指委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等职。任教育部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工程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完成多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先后获得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编《社会福利评论》《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丛书》(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图书)《三一社会工作文库》等六套丛书。发表中英文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教材、中国十大社工人物称号等。《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建设》、《社会工作》Chinese Sociological Dialogue等期刊编委会委员;Society for Social Work an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ociology Mind等期刊匿名评审。



《解析社会政策》中译本序


政策激荡百年 著述传道济民

                     

彭华民


社会政策发展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激荡百年史。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问题频现,人民社会需要提升,社会发展重要性的彰显。社会政策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逐步摆脱经济政策依附者的地位,成为国家政策体系中重要部分。载入史册辉耀今天的社会政策有:德国于1911年出台包括疾病、工伤、伤残、养老保险内容的《帝国保险条例》,美国于1935年通过了覆盖多个社会领域的《社会保障法》,英国于1942年提出了福利国家框架的《贝弗里奇报告》等等。社会政策使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空想变成了现实,带来了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社会福利制度: 国家承担保障公民福利的责任,建立风险共担的福利制度,迈向福利国家。


社会政策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社会政策研究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积极推动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就业、教育、健康和住房,直接解决或减少了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等社会问题,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百年之中,社会政策起承转合,并非一帆风顺。当欧美国家遭遇与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的福利危机后,不少国家和地区调整了社会福利发展战略,实施第三条道路,走使能国家、福利社会的道路。不管社会福利如何改革,其国家责任、公民权利、满足社会需要的本质一直没有改变。


传道与济民是社会政策的两大责任。道是意识形态,济是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学科是意识形态、政党、政策与研究交融共进的有机整体。为了推动理想社会的研究与实施,高举民主社会主义旗帜的英国费边社(Fabian Society)于1884年成立。费边社对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分析,认为应该通过国家干预去应对社会问题。费边社的政纲后来成为英国工党建党基础,其成员将工党视为他们政策创新和改革社会的政治工具。费边社对社会政策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是他们在1895年创建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之后,费边社的核心成员韦伯夫妇(Sidney and Beatrice Webb)决定脱离与慈善组织会社(COS)的合作和影响,于1912年建立社会科学与行政系。它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政策系的前身,它的历史就是英国社会政策学科历史的缩影。从该系诞生了社会政策领域中星光熠熠的领军人物:第一位新讲师是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 Richard Attlee)(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政府改革时期的首相)、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Henry Beveridge)(现代社会福利国家体系的设计师,曾任校长)、理查德·唐尼(Richard Henry Tawney)(贫困和不平等理论的先驱)、托马斯·马歇尔(Thomas Humphrey Marshall)(公民权理论的创始人)。20世纪50年代,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命理查德·蒂特姆斯(Richard Titmuss)(现代社会福利类型理论和社会政策体系的创立者)为英国第一位社会行政教授。之后,英国社会政策再次出现历史性转折,社会政策从社会行政中分离出来,成为大学教育中成为独立学系和课程。


英国社会政策协会(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它不仅仅是社会政策研究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政策创新发展的倡导者。英国社会政策学者认为:社会政策学科包含了更多的对福利提供的意识形态基础的关注;更加强调社会福利“是否值得追求”、“为什么要去追求”的意义,其重要性超出了对社会福利“如何提供”和“在什么时候提供”的回答。因此,在1987年英国社会行政学年会上通过用社会政策取代社会行政的决议,英国社会行政协会改名为今天的社会政策协会。协会成员包括大学教师、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每年召开的社会政策年会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政策界最高端的学术研讨会之一。英国社会政策协会主编出版两本学术期刊即《社会政策》(Journal of Social Policy)和《社会政策与社会》(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协会每年将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名为《社会政策评论》(Social Policy Review)。协会还出版了《社会政策词典》(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Social Policy,2001),同时编辑出版了《解析福利》系列教材(Understanding Welfare, 该丛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由彭华民、李秉勤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格致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再版。英国社会政策协会推出的系列教材受到全世界读者的欢迎,《解析社会政策》(The Student’s Companion to Social Policy)是其中重要的一本,分别在1998年、2003年、2008年出版了三版。我们根据2008年版翻译出版了现在这本中文译本。


海纳百川是《解析社会政策》的特点,它既覆盖了社会政策传统的领域,也包括了新的领域。该书兼有内容的广度和专题的深度,号称社会政策的小百科全书。按照编写者的目标,全书从社会政策主要概念、理论与意识形态争议、社会服务领域、主要政策问题一直延伸到范围宽广的国际社会政策议题分析。作者在每一章开始时列出了简明扼要的提纲,在一章结束时列出了相关主题的高阶推荐阅读文献,并对文献作出了简明解释。该书将英国社会政策学位课程的全部教学主题都纳入其中,覆盖了社会政策领域全部的主题(themes)和问题(issues)。由于英国社会政策教学和研究执全世界之牛耳,因此,该书具有广泛的可适性,可作为其他国家社会政策教学教材;它不断更新,信息量大,专题内容深入,也是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和读者众多的社会政策工具书。为了方便中国读者,我们合并了第二版和第三版的索引,新的索引共有3500条。其内容之丰富,可作为一本简明英国社会政策中英词汇手册。它为读者开展社会政策专题研究提供了最有效的文献资源库。其不仅仅适合本科同学阅读,也适合研究生、社会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和评估者使用。


《解析社会政策》第三版与第二版相比有很大的变动。第二版只有四篇49章,第三版共有八篇57章。新版不仅仅增加了篇章,而且将国际社会政策、福利治理等重要内容单独列成篇章论述,讨论了福利管理与传输、福利问责、福利使用者与社会政策关系、地方与地区治理、福利的超国家治理等社会政策领域的新议题。在第二版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主编继续邀请在该领域有研究的学者担任独立主题的撰写者。主要作者群来自社会政策领域,另外还有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领域的专家。很多作者都是该领域的杰出学者,他们呈现了新锐而清晰的观点;提供了该领域中最新研究文献和政策资料;批判性地分析了英国最新社会政策领域中对垒双方各自优势和不足。批判性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能够形成我们存疑、思辨的良好习惯。全书各个篇章由于主题和作者不同,写作风格也有不同,但这些不同并不影响该书的目的,即鼓励读者通过更为广泛的阅读去探索社会政策的未来。我们强烈建议读者查看每章后的高阶阅读中推荐文献以及相关网站,继续开展深度研读。


《解析社会政策》第一篇介绍重要的社会政策概念和领域,包括社会政策的目标;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社会政策与历史;社会需要、社会问题、社会福利和福祉的关系;平等、权利和社会公正;效率、平等和选择;利他主义、互惠和责任在社会政策中的地位。该篇引导读者学习社会政策的概念,理解社会政策的框架,认识社会政策多元研究方法,了解社会政策的丰富而复杂的领域,理解社会政策与相关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的关系,以及英国社会政策从费边社到贝弗里奇报告、从社会行政到社会政策、从福利国家到福利重建不断发展的历史。


第二篇分析社会政策的主要理论,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如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女性主义、绿色主义后现代主义。该篇不仅仅分析了社会政策理论流派观点,而且结合政策发展提出了相关批评。意识形态在社会政策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支撑社会政策发展的理论,又是社会政策制定的原则和内容。读者通过本篇的学习,可以理解社会政策核心主题与观点是人类的平等、公正与需要满足,可以建立具体社会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三篇研究社会政策的背景,其内容有社会分工与社会异质性、贫困和社会排斥、福利的分配、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文化和国民性、社会政策和家庭政策、政治过程、证据为本与评估。近年来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普世性受到东亚国家等的强烈质疑,即使在英国本土,各个地区之间的社会政策也有差异。该篇指出社会政策与经济社会的关联性,以及社会政策发展的路径依赖,具体分析了政策实施与社会分工、家庭结构、政治过程等交互关系。特别值得一提该书指出了证据为本方法对社会政策研究的意义。


第四篇是国际社会政策议题,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两个看似并行实际常有交叉和冲突的议题下,该篇采用了比较视角,讨论了比较社会政策研究的作用、全球化和社会政策、欧洲社会政策、自由市场社会的社会政策、东亚社会的社会政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策等内容。社会政策既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部分,也有明显的本土社会特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比较研究,凸现埃斯平-安德森(Gosta Esping-Andersen)三种福利体制在不同文化下的不适应性和调整的必要性,以及本土经验对社会政策制定的意义。这个部分的内容使非英国读者能够通过比较研究视角,借鉴英国经验,构建本土社会政策的发展轨迹。


第五篇福利生产和提供是新加入的内容,包括国家福利、商业福利、职业福利、志愿福利、非正式照顾、付费福利、公民权与接受福利。该篇集中讨论了社会政策的提供和传输。福利有五个不同的提供者:国家、商品领域、职业领域、志愿服务领域和非正式领域。这五个福利提供方如何建立福利提供的互补关系?公民如何能有保障地得到福利?福利财政如何运作?该书回答了全世界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这些问题。


第六篇是福利治理,包括福利管理与传输、福利问责、福利的使用者、地方地区政府的治理、社会政策与地方分权、欧盟社会政策、超国家治理。福利治理是一个社会政策新领域,也是新增加的一篇。在制定社会政策过程中如何对福利进行管理和传输?福利的使用者的角色是什么?经历了福利危机之后长达30多年左右摇摆的福利改革,英国政策界重新审视了贝弗里奇和凯恩斯的国家观,提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将福利提供不仅仅定义为政府责任。福利多元主义给英国社会政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关于福利治理,英国不同地区政府和的福利组织有自己的解释,同时,超国家机构如欧盟也有独特的理解。


第七篇和第八篇是姊妹篇,一篇从服务提供开始分析,一篇从服务对象进行解析。 第六篇是福利服务,按照服务的类型分为收入维持和社会保障、就业、健康照顾、学校教育、终身学习和培训、住房、社会照顾、矫正。第七篇是特殊人群的服务,特殊群体包括种族、儿童、青年、老人、残疾人、边缘人和流浪者。这两篇都是比较传统的政策领域。通过这两篇的学习,可以清楚认识到英国社会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方式,实施中的问题和政策调整方式。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据统计,中国内陆已有380多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会政策概论不仅仅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些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平台课程、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与相邻专业比,国内社会政策教材不仅仅种类少,翻译的社会政策教材也寥寥无几。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内陆教育界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政策实务界面临的问题。由于该书概念逻辑清楚,政策理论与实施对应,因此,该书不仅仅是呈献了一部认识社会政策概念理论和服务体系小百科全书,也为政策制定者、政策研究者和实施者、社会工作研究者和实务者的提供了多个可以借鉴的政策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