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松竹同音 2018-08-06

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现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距宝鸡市区44千米。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将都城从宝鸡迁到这里,这里一直就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历代州、郡、府、路的治所,延绵2500余年。

1963年的凤翔城墙

由于凤翔的中心地位,两千多年来,在其周围形成了辐射四面八方的道路。其中,有两条重要干道:一条是从西安,经凤翔,通往甘肃的陇关道。它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是从西安,经凤翔,通往汉中的秦蜀道(即陈仓道及后来的连云栈道)。它是著名的“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条道路自古就是关中及中原地区联通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大动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和袓国统一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建设陇海铁路西(安)宝(鸡)段。此段铁路从西安循渭河至宝鸡。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关中平原西缘,因控扼着通往汉中的秦蜀道北口,有“益门(通往益州之门户)”和“蜀口”之称。陇海铁路修至宝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四川、汉中丰富的物产输出。

今日宝鸡   摄影/刘希平

当时,宝鸡是一座人口仅有六七千,城区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现代机器工业几乎为零的传统小县城,而凤翔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陕甘川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这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工业发展已经处在萌芽状态,人口最盛时达到八万六千。

当得知陇海铁路直通宝鸡,不经凤翔时,凤翔行政机关和商民们极力反对,并坚请陇海铁路西段工程局改道凤翔。理由是,凤翔自古为陕甘川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若铁路不经凤翔,则所有货物将会被宝鸡吸收,凤翔商业将会萧条不堪。西段工程经过内部磋商认为,铁路应统筹兼顾,绝不能以救济一县之故而舍易就难,铁路线仍应按计划直通宝鸡。

1936年12月7日,陇海铁路西宝段正式通车。1937年3月1日,正式运营。由于铁路运输省时省钱,便捷安全,客商们纷纷弃旧逐新,关中西部货物汇集宝鸡,凤翔经济日益萧条。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件爆发,我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在抗战时期,陇海铁路东起连云港西至宝鸡,是贯通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作为陇海铁路西终点站的宝鸡,接纳了为避战火而迁来的许多工厂、学校、医院、银行、政府机关和大量的难民。他们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宝鸡的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1938年陇海铁路上西迁的难民

1940年的宝鸡 

摄影/Carl And Shelley Mydans

1941年2月,陕西省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从凤翔迁至宝鸡。这标志着凤翔的关中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被宝鸡取代。

当抗战结束时,宝鸡已经成为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修复了宝天铁路、修通了宝成铁路和宝中铁路、延伸陇海铁路至阿拉山口,使宝鸡成为欧亚大陆桥上第三个铁路大十字。在此期间,铁路的发展为宝鸡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宝鸡火车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