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治已病,治未病”,艾灸是人们健康的守护神

 金色韵律 2018-08-06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之外治法中的温热疗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

 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艾灸是用艾绒或其它药料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或腧穴上进行烧灼,借助艾火或药物的作用使施灸部位发热、充血甚至起泡,从而达到温散寒邪、温通经络、回阳救逆、消瘀散结、强身健体等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由于艾火烧灼这种特殊的刺激途径,使灸法在临床上显示出十分显著的疏通气血作用,因此人们便用“温通”来概括灸法的效应特征。

 1.温通效应与散寒通络

 驱散寒邪是灸法显著的功能。无论外寒、内寒,当寒邪成为致病因素后,就具有损伤阳气、收引疼痛以及重寒化热的病理特点。《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藏寒生满痛,其治宜灸炳”,说的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使人们内脏易于受寒,多见胀满的病症,尤其适宜用艾火烧灼的方法。《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今风寒客于人……盛痹不仁肿病,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指出当风寒侵犯经络,就会导致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除了药物热敷外,还可用艾火灸灼及针刺等方法以祛除外邪。假如寒邪进一步导致血脉凝涩,这种病理状态同样是灸法的适应证。《灵枢·经脉》总结最明确的艾灸治疗法则是“陷下则灸之”,是说灸法适宜于寒邪收引所导致的气血凝滞、经脉陷下的病理状态。

 艾灸所以具有温经逐寒的功能,是由于艾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阳气是机体抗病能力的集中表现,如明代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大宝论》所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九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当外感或内生寒邪比较轻浅时,机体只需通过阴阳自和的自我调节系统就可消散寒邪、达到平衡。假若阴寒过强,甚至包括阴寒内盛、阳气欲脱状态,则需借助艾火,通过愉穴与经络,调动机体更多层面的调节系统,激发机体潜在的阳气,才能消除寒邪。灸法散寒通络的作用中,“通络”既是灸法“散寒”效应发挥的基础,也是灸法疏散寒邪的结果。


发现异常马上灸,既能省钱、省时,又能防止疾病的发展,这就是早发现早调理。


 2.温通效应与透热泄毒

 灸法对毒邪所致病症的治疗效应不容忽视。现代学者在总结毒邪在中风、老年痴呆等难治疾病中作用基础上,提出“难病多毒城月,并有学者总结毒邪往往缺乏特有临床表征,败坏脏腑、损坏形质、功能受损可以看作是毒邪致病的基本共同点。现代临床多从毒邪入手治疗不少疑难病症,如恶性肿瘤、病毒性疾病等。麦粒灸是灸法治疗慢性顽症瘤疾中最具有优势的方法。20世纪针灸学者就用麦粒灸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哮喘、癫痈、类风湿性关节炎。山西省著名中医谢锡亮用麦粒灸治疗乙型肝炎、恶性肿瘤,并提出了用麦粒灸治疗艾滋病的思路与方案,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范例和启示。

 灸法之所以能够透热泄毒,无非通过艾火之力使热邪、内毒有路而发,正如明代楼英《医学纲目》所言:“灸法所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义,譬如盗入人家,必开门逐之使出,万一门不开而无所主,必伤生乃己。”表明灸法治疗热病,以及毒邪所致的难病之理在于用艾灸之温热来开发毛窍肌肤,使火热毒邪有路而去。明智的医学家己经领悟灸法对寒热虚实所具有的双相调整作用,如同明代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所说:“灸法祛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李挺在《医学入门》中说:“凡寒热虚实皆可灸之”。

 3.温通效应与扶助正气

 灸法扶助正气的作用包括阳气与阴血两个方面。早在《内经》就总结灸法可用于卫虚汗出、气虚脉陷、阴阳皆虚等多种正气不足状态。《素问·骨空论》说:“大风汗出,灸譩譆。”由于阴与阳不仅存在相互对立的状态,还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灵枢·官能》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指出:“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凡此都说明灸法对气血阴阳虚损之证都可治疗。灸法与药物治病的方式及效应机制不同,因此不能用附子、肉桂的性味来附会、推理灸法的特性。灸法能否达到补阳气、养阴血的最终效果,是需要条件的,它受到机体状态、施灸穴位、施灸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古今临床将灸法用于阴血不足之证的有效经验己经很多。唐代崔知梯著《骨蒸病灸方》总结灸法成功经验时说:“尝三十日灸活一十三人,前后差者,数过二百。”宋代《苏沈良方》也记载其法说:“久病虚赢,用此而愈。”明代龚居中在《红炉点雪》对灸四花、膏育更是推崇备至,称“火有拔山之力”。由此可见,艾灸治疗阴血不足非但未见“劫阴”之弊,而且每获良效。

 灸法温补阳气、滋养阴血的效应仍然是以其通畅血脉的效应为基础的。灸法以艾火之力而有疏通经络之效,这与灸法补益五脏精气并无冲突。因为通过灸法治疗所补益的精气,只有在经络气血通畅的条件下,才能传输到全身,转化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功能,发挥其防治疾病的效用。


4.温通效应与防病保健

 古人向来把治病与防病有机结合,因此不仅将灸法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病症,尤其重视灸法防病保健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与灸法化脓特点密不可分。灸法对皮肤造成的炎性化脓,形成了作用持久的刺激源,承淡安先生称之为“火伤毒素”,这种小量的火伤毒素不仅能在短期内,针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预防功能,还能持久地调动机体多种非特异性抗病功能,因而灸法防病保健的作用十分突出。《千金要方》说:“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痉,则瘴病瘟疟毒气不能着人。”在未曾发明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古代,孙思逝就总结了用麦粒灸的化脓方法来预防传染病的经验,其中的大智慧当令现代人为之惊叹。灸法不仅可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还可用于预防慢性疑难病。唐代《黄帝明堂灸经》以黄帝问岐伯答的方式讲述了预防中风的灸治方法:“常令两脚上有灸疮为妙”。这些经验发人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在极其复杂环境中的人类,用灸法人为地造成穴位炎性化脓,目的在于调动正气、克服免疫惰性,使己知与未知的病邪有一个出路,而不至于积累成疾。笔者曾于20世纪90年代专题研究艾条温和灸保健的效应,从保健灸延缓老化的临床效果,可以体现灸法整体调节、双相调整、和缓调整的作用规律,显示艾灸对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小板聚集性等方面均有改善.表明灸法的调整效果离不开艾火疏通气血的效应特征。


另外,现代研究还证实,艾灸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艾灸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正是通过以上原理,艾灸能达到养生保舰防治多种常见病的目的。


艾能最能扶阳固本

这是其它药物不能相比的

所以说,经常艾灸的人士,极少得肿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