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问老子至美至乐之方: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

 智能人做超人 2018-08-07

《庄子集释》孔子见老聃


文/清郭庆藩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慹(注:[zhé]不动)然似非人【一】。


孔子便而待之【二】,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三】。”


【一】【注】寂泊之至。


【释文】《被发》皮寄反。《而干》本或作干。◎卢文弨曰:今本作干。《慹》乃牒反,又丁立反。司马云:不动貌。说文云:怖也。《泊》步各反。


【二】【疏】既新沐发,曝之令干,凝神寂泊,慹然不动,(摇)〔掘〕(一)若槁木,故似非人。孔子见之,不敢往触,遂便徙所,消息待之。


【释文】《便而待》待或作侍。


【三】【注】无其心身,而后外物去也。


【疏】俄顷之间,入见老子,云:“丘见先生,眼为眩耀,忘遣形智,信是圣人;既而离异于人,遗弃万物,亡于不测而冥于独化也。”


【释文】《见曰》贤遍反。《眩》玄遍反。《与》音余。下同。《掘若》徐音屈。《槁木》苦老反。


【校】(一)掘字依正文改。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一】。”


【一】【注】初未有而欻 (注:[xū]忽然)有,故游于物初,然后明有物之不为而自有也。


【疏】初,本也。夫道通生万物,故名道为物之初也。游心物初,则是凝神妙本,所以形同槁木,心若死灰也。


【释文】《而欻》训弗反。


孔子曰:“何谓邪【一】?”


【一】【疏】虽闻圣言,未识意谓。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一】,尝为汝议乎其将【二】。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三】;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四】。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五】,而莫见其功【六】。生有所乎萌【七】,死有所乎归【八】,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九】。非是也,且孰为之宗【一0】!”


【一】【注】欲令仲尼必求于言意之表也。


【疏】辟者,口开不合也。夫圣心非不能知,为其无法可知;口非不能辩,为其无法可辩。辩之则乖其体,知之则丧其真,是知至道深玄,超言意之表,故困焉辟焉。


【释文】《口辟》必亦反。司马云:辟,卷不开也。又婢亦反,徐敷赤反。


【二】【注】试议阴阳以拟向之无形耳,未之敢必。


【疏】夫至理玄妙,非言意能详。试为汝议论阴阳,将拟议大道,虽即仿象,未即是真矣。


【释文】《尝为》于伪反。


【三】【注】言其交也。


【疏】肃肃,阴气寒也;赫赫,阳气热也;近阴中之阳,阳中之阴,言其交泰也。


【四】【注】莫见为纪之形,明其自尔。


【疏】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二气交通,遂成和合,因此和气而物生焉。虽复四序炎凉,纪纲庶物,而各自化,故莫见纲纪之形。


【五】【注】未尝守故。


【疏】阴消阳息,夏满冬虚,夜晦昼明,日迁月徙,新新不住,故日有所为也。


【六】【注】自尔故无功。


【疏】玄功冥济,故莫见为之者也。


【七】【注】萌于未聚也。


【疏】萌于无物。


【八】【注】归于散也。


【疏】归于未生。


【九】【注】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疏】死生终始,反复往来,既无端绪,谁知穷极!故至人体达,任其变也。


【一0】【疏】若非是虚通生化之道,谁为万物之宗本乎!夫物云云,必资于道也。


【释文】《且孰》如字。旧子余反。


孔子曰:“请问游是【一】。”


【一】【疏】请问:“游心是道,其术如何?必得游是,复有何功力也?”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一】。”


【一】【注】至美无美,至乐无乐故也。


【疏】夫证于玄道,美而欢畅,既得无美之美而游心无乐之乐者,可谓至极之人也。


【释文】《至乐》音洛。下及注同。


孔子曰:“愿闻其方【一】。”


【一】【疏】方,犹道也。请说至美至乐之道。


曰: “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一】,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二】。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三】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四】,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五】。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六】。”


【一】【注】死生亦小变也。


【疏】疾,患也。易,移也。夫食草之兽,不患移易薮泽;水生之虫,不患改易池沼;但有草有水,则不失大常,从东从西,盖小变耳。亦犹人处于大道之中,随变任化,未始非我,此则不失大常,生死之变,盖亦小耳。


【释文】《行小》下孟反,又如字。


【二】【注】知其小变而不失大常(故)〔也〕(一)。


【疏】喜顺,怒逆,乐生,哀死,夫四者生崖之事也。而死生无变于己,喜怒岂入于怀中也!


【释文】《胸次》李云:次,中也。


【三】【注】愈不足患。


【疏】夫天地万物,其体不二,达斯趣者,故能混同。是以物我皆空,百体将为尘垢;死生虚幻,终始均乎昼夜。死生不能滑乱,而况得丧祸福生崖之事乎!愈不足以介怀也。


【释文】《能滑》古没反。《所介》音界。


【四】【注】知身之贵于隶,故弃之若遗土耳。苟知死生之变所在皆我,则贵者常在也。


【五】【注】所贵者我也,而我与变俱,故无失也。


【疏】夫舍弃仆隶,事等泥涂,故知贵在于我,不在外物,我将变俱,故无所丧也。


【六】【注】所谓县解。


【疏】夫世物迁流,未尝有极,而随变任化,谁复累心!唯当修道达人,方能解此。


【释文】《解乎》户买反。注同。


【校】(一)也字依赵谏议本改。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一】?”


【一】【疏】配,合也。脱,免也。老子德合二仪,明齐三景,故应忘言归理,圣智自然。今乃盛谈至言以修心术,然则古之君子,谁能遗于言说而免于修为者乎?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一】


【一】【注】不修不为而自得也。


【疏】汋,水(也)澄湛也。言水之澄湛,其性自然,汲取利润,非由修学。至人玄德,其义亦然,端拱岩廊而物不能离,泽被群品,日用不知。若天高地厚,日月照明,夫何修为?自然而已矣。


【释文】《汋》音灼,又上若反。李以略反。李云:取也。◎家世父曰:说(水)〔文〕汋,激水声也;井一有水,一无水,谓之瀱汋。所引尔雅释水文。郭璞注尔雅,引山海经天井夏有水冬无水,即此类。汋者,水自然涌出,非若泉之有源,而溪涧之交汇以流行也。说文:激,水碍邪疾波也。谓有所碍而邪出疾行,故有声。水之涌出,亦若激而有声。无为而才自然,言无有疏导之者。释文引李云,汋,取也。误。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一】!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二】。”


【一】【注】醯鸡者,瓮中之蠛蠓(注: [mièměng]蠓虫)。


【释文】《醯鸡》许西反,郭云:醯鸡,瓮中之蠛蠓也。司马云:若酒上蠛蠓也。◎庆藩案太平御览三百九十五引司马云:醯鸡,酒上飞蚋。与释文小异。《瓮中》乌弄反。《蠛》亡结反。《蠓》无孔反。


【二】【注】比吾全于老聃,犹瓮中之与天地矣。


【疏】醯鸡,醋瓮中之蠛蠓,每遭物盖瓮头,故不见二仪也。


亦犹仲尼遭圣迹蔽覆,不见事理,若无老子为发覆盖,则终身不知天地之大全,虚通之妙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