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伐公孙滑

 刘恩捐 2018-08-07

内忧已除,但是斩草要除根,而且庄公的性格,是不会主动去干掉一个人的,非得等到此人先动手,然后庄公后发先至,一举将此人处理掉,不可谓不雷厉风行。弟弟段这个心头大患除掉了之后,又把母亲接了回来,可以说万事大吉了。本来已经没什么内忧了,可是段的儿子不服,于是逃到隔壁的大国卫国(不是开玩笑,春秋初期,郑、卫、宋可都是大国,尤其是宋国,国大爵尊,王室都得让三分)去找到卫桓公说了点蛊惑人心的话,(估计是些什么郑伯不仁不义,杀弟囚母,我这个侄子也是冒死突围才留下一条命。求求您,请您代表正义去讨伐郑国吧!)不管公孙滑说了什么,卫桓公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我觉得可能有两种目的:一是出于大义,被公孙滑蛊惑,去讨伐郑国以伸张正义,这样出兵初衷是好的,只不过就太糊涂了;另一种则是出于私心,因为郑国的国势蒸蒸日上,卫国不愿看到郑国发展起来,于是借着公孙滑的由头讨伐郑国以扼制郑国发展,这显然是非正义的)反正是出兵了,而且一下子占领了廪延。这下子庄公十分生气,你卫国虽是大国,却怎能听信叛臣的一面之词呢?不好好打听打听具体什么情况就来攻占我郑国国土,我岂是好欺负的?

于是据《左传》记载,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讨伐卫国南边界,并且向邾国请求出兵。邾国国君是子爵,故称其为邾子,邾子使人私下里问鲁国公子豫,公子豫向鲁隐公请求帅师前往,不过鲁隐公拒绝了。于是公子豫偷偷前往郑国,并和邾国人,郑国人结盟于翼这个地方。

庄公能请到周天子的军队,并率领去攻打卫国,说明庄公此时在周王室还很有权力,因为他是继承父亲武公的职务在周王室担任卿士。另外动用军队是一件大事,更别说向别国借兵。邾国作为鲁国的附庸,能背弃鲁隐公,邾子这个决心很大,公子豫的举动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也足以说明郑庄公此时的威名已经传播到了很远的齐鲁大地。从地图中我们也能看到,邾国和鲁国在山东,郑在河南,这郑国和邾国、鲁国隔了很远,就连国土也不挨着,而邾子和公子豫最终和郑国结盟,说明郑庄公已经很有影响力了,而且不光是因为他是王朝卿士,这一点则可以通过鲁隐公的表现看出来。读了《左传》我认为鲁隐公是个君子,那么对于王朝卿士郑庄公的话,他应该不好拒绝,因为他是个遵守礼制的人。但是他却不让公子豫派兵帮助庄公伐卫,这意味着鲁隐公并没有从卿士的角度看待庄公借兵的请求,而是从其对庄公个人的看法看待的此问题,他可能对庄公有偏见,于是他拒绝了。既然宗主国都拒绝了,那按理说邾子应该也会拒绝,然而他不仅同意了,还背着鲁隐公和郑国结了盟,对此,我想说庄公已经渐渐有了霸主的气象。

显然面对着郑庄公率领的有周天子军队的联军,卫国难以抵挡,不过不知为什么卫国人并没有马上交出公孙滑。因为就在第二年庄公因为公孙滑的叛乱,再次讨伐了卫国。结果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公孙滑就算不死也不会有人援助他了,也不敢再援助他了。

关于公孙滑的最终结果,《东周列国志》给出了一个自圆其说的说法,也挺有意思,还把我们的老朋友武姜牵扯出来了。本来卫国打算把公孙滑送回郑国听凭庄公发落,不过武姜爱惜小儿子,既然小儿已死,那他的子嗣可不能断了。于是武姜向庄公求情不要杀掉公孙滑,庄公一想现在这小子也没有了帮手,不如让他待在卫国得了,自己还能做个人情。于是写信给卫桓公,告诉他让公孙滑老实待在卫国就行了,我也不杀他了。最后公孙滑老死于卫。以上就是小说里的说法,也无不可,逻辑也比较清晰。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庄公是个很老辣的人,下手狠,一次伐卫不成,就伐卫两次,要知道他去讨伐的可是自己的亲侄子啊。另外他很果断,说伐卫就伐卫,率领着联军就去了,两年讨伐两次,这一点是很多庸君不能比的。

这下子郑国的内忧就处理完毕了,于是郑国安心发展,并且开始有了精力去对付外面的事情了。那么郑国有什么外事需要解决呢?郑庄公又是怎样应对的呢?咱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