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黄宾虹的用笔用墨及作画步骤

 昵称16281682 2018-08-07
黄宾虹的用笔用墨及作画步骤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除绘画之外,并从事绘画史论、篆刻的研究和教学。曾任杭州国立艺专教授等职。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黄宾虹的用笔用墨及作画步骤

用笔


一曰"平"


运笔时,指与腕平,腕与肘平,肘与臂平。又以全身之力,运用于臂,由臂使指,用力平均。做到如"锥划沙",起讫分明,笔笔送到,不柔弱,不轻浮。即使是灵动用笔,也不能"油腔滑调",毫无风骨。


二曰"圆"

落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如"折钗股",不妄生圭角,即使是欲其曲折,亦当圆而有力。"刚中有柔"和"柔中见刚"都在于用笔要圆。

三曰"留"


用笔不疾不徐,有如"屋漏痕",不能使笔画放诞狂野,全无含蓄。黄宾虹诗云:"我从何处得粉本,雨移墙头月移壁。"雨淋墙头就是"屋漏痕"的另一说法。雨淋到墙头,墙壁上有石灰,吸水后很强,流到哪里,吸到哪里,而且自然有其痕,这痕迹,就是"留"。


四曰"重"

笔力既"能扛鼎",也如"高山坠石"。还要做到举重若轻,虽细也重,犹如齐白石画的蟋蟀的触须。

五曰"变"

是说"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做画时既要有变化又要有呼应,没有变化不能灵动活脱,没有呼应不能协调整体。做到笔有回顾,上下映带。既要意在笔先,又要自自然然,无造作之风。

中锋圆浑,用笔沉着,与"平""留""圆"都有关系。元赵松雪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就是指塑造山石与树木形态的线条与篆书的笔意一样。


用中锋,不排斥用侧锋,但用得要恰到好处。

黄宾虹的用笔用墨及作画步骤

用墨


黄宾虹作画,对于笔,他不甚选择,而对于墨,却很在意。一九五一年冬,他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休息期间友人请他作画,他只在画桌上看了看那锭墨,然后便从身上掏出一个小布袋,取出一块墨头和一只存放宿墨的铜墨盒,本来给他研好的那些墨,他没有去用。他认为磨墨也是写字方法之一,同样是锻炼腕力。手要握得紧,往里弯,要平,力要匀。

关于墨法,黄在画论中归纳为七种,即所谓的"七墨"。指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


浓墨与淡墨,这是根据墨色的深浅程度相对而言。浓墨一般勾勒山形,淡墨则用于皴染。对于山的远近,一般淡墨画远山以求其势,浓墨表现近山以求其质。

泼墨与焦墨,这是根据墨色的干湿程度而言。如果把这两者比喻成水与火,则泼墨是水,焦墨是火。要协调对立,使之统一于画面,以至泼墨不烂,焦墨不渴。泼墨的作用主要用于统一画面,既"干冽秋风",又"润含春雨"。


破墨,包括"淡破浓"和"浓破淡"。作画中完全根据画面需要,反复作用,交叉进行,使画面淡中有浓,浓中有淡,千变万化,奇妙莫测。

积墨,以浓淡墨层层皴染而成。黄题画云:"唐宋人画积墨千百遍而成,层层深染,有条不紊"。


宿墨,指画中墨上加墨,即成"黑团团里墨团团"的艺术效果。宿墨不易用,因为当笔墨干后,笔笔已经分明,欲加宿墨不能浑融,稍有败笔,就暴露无馀。所以用宿墨用笔不能拖涂抹,必须笔笔落点上去。他说:"画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静高洁之观,而后以幽淡天真出之。"

除此之外,另有渍墨,饱墨,色破墨,水破墨,亮墨之说。


如渍墨入画,往往墨泽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圆晕而跃然纸上。亮墨,"每于画中之浓墨处,再积染一层墨,或点之以极浓宿墨。干后,此处极黑,与白处对照,尤显其黑,是为亮墨。亮墨妙用,一局画之精神或可赖之而焕发。"

黄宾虹的用笔用墨及作画步骤

用色


方法两种:破色和点色。

所谓破色,就是用颜色去与未干的墨水相融,使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色水调和。


破色,可分为色破墨和色破水。

破墨与破色的最大不同,依据黄宾虹的说,就是"墨破色性和,色破墨性烈"。


运用破色法,也要讲究用笔,其用笔方法用破墨的方法基本相同,即"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均于将干未干时行之,利用其水分自然渗化。"

所谓点色,就是上色的方法不是用笔去染去抹去涂,而是用笔去点,这就是所谓的点彩法。


点彩中的色点,有赭石点朱砂点石绿点或白粉点等。画中的山,本来没有画树,但以过点彩,立即给人一种"依稀万木荣的感觉"。

粉点不常使用,使用时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粉点在画的正面,然后在粉点上泼淡墨;另一种,将白粉点点在画的背面,下面看似有似无,别有其趣。傅雷说这种画法"最宜画雨中梨花"。


为防止颜色太"跳",或石色碍墨,黄宾虹常在画的背面上色。


黄宾虹的用笔用墨及作画步骤

用水


黄公望用水极讲究,但未详述其法。后由他的学生王时敏将他的"水法"加以整理发挥。

水法有六:一曰"水调墨";二曰"水带墨";三曰"水破墨";四曰"渍水";五曰"泼水";六曰"铺水"。


1、水调墨。指的是绘画需要有浓有淡,使墨色变化要用水去调。

2、水带墨。指作画前或作画中,笔洗净,使笔含适量水分,然后蘸墨。如此使笔于纸上,墨因水笔的关系,极得变化自然之妙,这是常用之法。


3、水破墨。指落墨于纸或绢上,然后用水笔去破之,往往纸上或绢上留有墨痕的同时,又显出水晕来。有水破墨,也有水破色。若与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色破水等随机使用,就会使画面千变万化。


4、渍水。就是持水淋淋的笔在纸上点和画,于是在宣纸上留有一种带灰色的水渍痕,干后不退。有"清水痕","墨水痕","矾水痕","醋水痕"和"豆浆水痕"等。其性质各不相同,效果也不相同。

5、泼水。是指画上的墨色没有干透时,持水笔在需要表现的方向或区域上施以不带墨或色的水。


6、铺水。就是在一幅将要完成的作品上铺上一层水,使画面更加调合。

水法的作用:


一是求得"润含春雨"的效果。与"干冽秋风"对立统一于画面。

二是接气生韵。作画时,用笔宜松不宜紧,用水接气,既保证了画面的松动,又使笔笔紧凑贯通。


三是统一画面。山水树石勾定后,经过皴擦和点染,在半干未干的时候,蘸水在纸上点笃。好似给美人的脸上蒙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使人看上去既柔和又统一,也求得了画面的浑厚。

初学者慎用。用水不当,易使画面浑沌一片。


黄宾虹的用笔用墨及作画步骤

作画步骤


画家作画,本来是法无定法,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法。"不信古人【山水谱】,长毫信手自精神"。下述画法不是黄自己制定的,而是后人为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其画法整理出来的。大致可分三个步骤九个方面:

第一步,勾勒 —— 上墨 —— 补笔。


勾勒:就是以墨线勾描山川的大体。画石,往往一勾一勒。"画笔勾勒,如字横直"。用笔勾线,是为画"骨",对画面起着"生死刚正"的作用。

上墨:在勾勒的基础上,将每块石,每座山分清楚。上墨分湿淡墨和干淡墨。


补笔:勾勒和上墨后,在不周到处补笔完善之。再有,画上产生"肉多骨少"时补笔完善之。

第二步,点墨或点色 —— 墨破色与色破墨 —— 泼墨(彩)铺水 —— 焦墨宿墨理层次。


点墨或点色:黄宾虹题画云:"细而不纤,粗而不犷,气在笔力,韵在墨彩,北宋人画,浑厚华滋,六法兼备,层层点染,常积数百遍而成。"打点,还起以点作皴的作用,同时又用以补气。点彩宜虚不宜实。

墨破色与色破墨。黄说:"墨点冲破彩色与彩色渗破墨色,感觉不同,前者性和,后者性烈。"


泼墨(彩)铺水。使干与湿,枯与润,浓与淡,远与近,虚与实等对立统一于画面。

焦墨 —— 宿墨理层次。用焦墨宿墨来强其骨。


第三步,铺水 —— 宿墨点提精神。

此时的铺水主要用于接气。宿墨提神,谨慎用之,用以画龙点睛,将画挺起精神。至于点多少,点在何处,视情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