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与钢琴踏板

 周原樵翁 2018-08-07

聆听音乐第九节《奏鸣曲式:莫扎特和贝多芬》



贝多芬与钢琴踏板

本文介绍贝多芬在大量的演奏实践中对钢琴踏板应用的探索,尤其是在对钢琴右踏板的使用上进行了很多创造性的实 验,使钢琴音乐有了很大的变化,为钢琴音乐艺术从古典派向浪漫派过渡奠定了基础。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钢琴作品集崇高、优美、热情、严谨、细腻于一身,内涵极为丰富,为后来的钢琴演奏家留下了丰富的表演空间。然而,贝多芬对钢琴艺术发展的历史贡献远不仅此。贝多芬是第一个在自己的手稿上标出踏板标记的作曲家,也是使踏板的运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作曲家;他对钢琴踏板的创新应用,使其钢琴音乐更动人心魄。俄罗斯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说过:“踏板是钢琴音乐的灵魂”,可见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贝多芬对钢琴踏板应用的探索,为钢琴音乐从古典派向浪漫派过渡奠定了基础。

Stewart Goodyear演奏贝多芬《第十五“田园”钢琴奏鸣曲》(Op.28)



1、钢琴踏板的沿革及构成

 早期的古钢琴没有踏板装置,而是采用用手控制移开止音器的装置――手栓。手栓虽然有一定的制音作用,但演奏实践证明其使用很不方便。于是先后被1765年德国制造的膝部杠杆和1777年拜厄在伦敦介绍的一种进一步改良的制音装置所代替,后来采用改制的裂开底部的踏板。1783年,英国人布伦德伍德发明了用脚控制止音器的装置,之后又经过无数次改制,才形成现在的踏板装置系统。

 一般的钢琴都是由3个踏板组成的:(1)右踏板,也称延音踏板(Damper Pedal)、强音踏板(Loud Pedal),当右踏板被压下时,所有的琴弦延续振动,其效果正是踏板能够被称为“灵魂”的主要原因;(2)左踏板,也称柔音踏板 (Soft Pedal),在钢琴演奏中运用较少,踩下左踏板将使音量减少,声音变得非常清纯、柔和,少数曲子用其减少音量、改变音色;(3)中间踏板,也称消音踏板(Sostenuto Pedal),位于钢琴底部的中间,消音踏板被踩下时,一块活动的绒布会夹在琴槌和琴弦之间,使音量变得极为细弱和模糊。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钢琴踏板的运用是钢琴演奏的重要技法,它必须基于历史的考虑以及对作曲家意图的理解,适宜的踏板运用体现了钢琴家的艺术才华和对音乐的理解力。钢琴家霍洛维茨说过,踏板运用得好,能使好的演奏更精彩;运用得不好,能使好的演奏变得糟糕。踏板其实是好钢琴家的第三只手。


2、来自于演奏中的钢琴改革要求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男高音歌手。他在父亲的强制训导下早熟,8岁开始登台演出,从童年时演奏巴赫全部平均律的赋格曲开始,贝多芬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792年,22岁的贝多芬来到维也纳,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初出茅庐的小音乐家,为了让社会公众尽快认识自己,贝多芬经常参加一些钢琴演奏比赛②。

 贝多芬在成为令人瞩目的伟大作曲家之前,他的创作远不如他的演奏那样更具有革命性与影响力,那时他一心想成为钢琴演奏家。从目前保存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贝多芬为了实现自己的钢琴演奏理念,对钢琴踏板的应用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大大拓展了钢琴演奏艺术的表现力。

 当时的一些评论曾认为,贝多芬的演奏从手指跑动速度与声音的颗粒性方面来看,好像不如维也纳的钢琴家,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贝多芬不喜欢拘束、典雅、宫廷式的演奏风格,他追求一种大胆、奔放的情感宣泄。1797年秋天,以优美细腻演奏风格著称的钢琴家阿贝?斯蒂克精彩的演奏会后,贝多芬在一次公开音乐会上模仿了他的演奏,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贝多芬对斯蒂克的模仿是那么轻而易举、活灵活现,这说明贝多芬并不是没有能力演奏细致优雅风格的乐曲,只是他更喜欢大胆、个性鲜明、粗线条的演奏风格。

 贝多芬时期的钢琴和今天所熟悉的、音乐会上使用的大型三角平台钢琴很不相同。那时的钢琴小而轻,为全木质结构,声音清脆但很微弱,音域也只横跨5个八度,远达不到今天的7个八度以上。因此,那时的钢琴更像拨弦古钢琴(亦称“羽管键琴”和“大键琴”)。

 在贝多芬早期的音乐生涯中,最能征服维也纳听众的是他美不胜收的即兴演奏,他的演奏给人以震撼的力量,使钢琴发出犹如乐队般的音响效果。当时人们不禁惊叹地议论道:“啊!钢琴原来可以这样弹奏”。

 当贝多芬在维也纳取得成功后,他开始对制琴工艺提出了新的想法,贝多芬曾经在给维也纳的一位钢琴制造商施特莱舍的信中写道:

 轻响钢琴(pianoforte)仍旧是现在所有乐器中发展最缓慢、研究最少的;听众时常觉得他们还是在听大键琴。

 可见,贝多芬对当时维也纳钢琴的制作现状表现出极其不满意。当贝多芬在维也纳已经可以呼风唤雨的时候,他不断敦促钢琴制造商:声音更响亮些(音量更大些)!更经久耐用些!音域更宽广些(多一些高音)!为此,他会不时地在作品中突破当时钢琴所有的最高音,然后,再让音乐像瀑布般地急转直下……



3、贝多芬对踏板运用的探索

 1803年,贝多芬为了在钢琴上演奏出音域更宽广、声音更宏亮的效果,他选用了一架法国的埃拉德(Erard)平台钢琴,见图1。埃拉德(Erard)是法国最著名的两大名琴之一,贝多芬选择埃拉德钢琴的一个原因,是喜欢埃拉德钢琴的踏板。在钢琴制作工艺的革新中,“踏板”是18世纪末才运用到钢琴中的机械装置,特别是对于钢琴右踏板(延音踏板)的使用,一开始就受到音乐界一些人士的刁难和反对。他们认为右踏板的声音效果混浊,影响了音乐的纯净性,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一般不使用踏板。

 然而贝多芬在对钢琴右踏板的使用上进行了很多创造性的实验,他的钢琴音乐有了很大的变化。贝多芬认为右踏板可以增强钢琴的低音效果,同时可以在弱奏的时候使声音更柔和、滋润。他希望通过运用踏板使每个声音延续并产生泛音,获得更丰富的音响效果,也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声音结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音响效果。正是由于他对埃拉德钢琴的独到运用,才能在1804年创作出气势宏大的《华尔斯坦》奏鸣曲(Waldstein,作品第53号),并在其中充分开发出钢琴的巨大演奏潜力:波涛汹涌中突然出现的第二主题温柔甜美,就好像贝多芬在为新得到的埃拉德钢琴那力度和强弱的对比而欢呼。   

    据奥地利钢琴演奏家卡尔?车尔尼回忆,贝多芬在演奏时大量使用右踏板,他常常将右踏板运用在拍点、和弦、琶音等需要声音支持的地方,也运用在需要为声音增加一层面纱的地方。他在演奏好写在乐谱上的踏板记号的基础上,还在其他更多的地方使用踏板。

 由于贝多芬从小就喜欢管风琴、管弦乐的音响效果,于是他巧妙地运用踏板,创造性地将管弦乐的效果移植到钢琴上,把管弦乐队中的定音鼓、低音大提琴的持续音,以及把圆号中音区有活力的演奏效果移植到了钢琴右踏板的使用上。钢琴右踏板的使用也确实大大增加了贝多芬钢琴曲的低音效果。

 曾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好像是交响乐队的音乐”。在贝多芬的头脑中存在着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所以他能够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很好地运用这一思想。例如,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2)第二乐章、《钢琴奏鸣曲》(Op.26)第三乐章中,都可以看到对这一思想的使用实例,同时也显示出在弱奏时钢琴音乐的表现力。贝多芬1801年创作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那如梦如幻般的呈示部,无疑是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惊世之作,也是对钢琴踏板的一次大胆尝试。他要求长时间地踩住踏板不放,这样每个喃喃细语的和弦都能保持丰富的音响,并从中浮现出下一个和弦。

  贝多芬还对钢琴左踏板(弱音踏板)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并把它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的创作和演奏中,这些做法为后来的浪漫派作曲家、演奏家所推崇。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贝多芬的钢琴踏板使用方法,认为“对于钢琴踏板的使用,希望每个声音能够具有较长的和较多的低音效果”和“希望得到更弱的和更加柔和的声音效果”。

 此外,贝多芬甚至创造性地使用“半踏板”(half-pedal)这样的演奏指示,他的踏板使用方法不仅为浪漫派钢琴家所推崇,而且为后来的印象派钢琴音乐创作开拓了思路。

 直到1810年完全失聪之后,贝多芬的钢琴演奏生涯才告终结。他的朋友们注意到:尽管两耳失聪,贝多芬还是坚持每天即兴演奏几小时;他绝望地想听到琴声,他把一架钢琴的支脚全部拆下,这样便能坐在地板上感受琴弦的振动。最终,琴弦在他疯狂的重击之下四处崩裂,令人心碎。同时,此情此景也发人深省,贝多芬即使耳聋后仍需要钢琴,即兴演奏已和他的灵感密不可分,这也是贝多芬全聋后仍然能够作曲的秘密之一。当他在弹那架破损不堪、缺弦走音的钢琴时,他从指尖上仍然感受到钢琴音乐的鸣响。


4、结语

 从历史的眼光回望,钢琴乐器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钢琴艺术的发展与工业化制造水平的提高。踏板是钢琴结构中极具个性的部分,踏板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在钢琴作品中许多使用踏板的地方,钢琴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没有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踏板法。贝多芬对踏板的创新应用、超凡的钢琴演奏表现和钢琴曲创作,为钢琴艺术从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肖邦、李斯特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激情钢琴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