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上课觉得懂了,一考试就发懵,因为你一直没掌握学习之道

 大丰142 2018-08-07

第二部分:构建知识组块

为什么上课觉得懂了,一考试就发懵,因为你一直没掌握学习之道

第四章 构建组块与避免能力错觉

一、如何构建组块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力痕迹的过程,任何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集跬步至千里的过程。尽管专注有助于解决问题,但专注也会将我们局限在一个方法、一个视角,无法跳出来寻求更加简单有效的方法,即思维定式。】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是一个加工过程,要熟练掌握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只要把一个想法或概念构成组块,就不必纠缠于微观的零碎信息了,因为已经学会了提高挈领(组块),一个思维组块(想法)“我得穿上衣服”,就涵盖了整套复杂的基础活动。

面对一个新问题或概念,整个工作记忆都会投入,零碎知识、思绪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一旦对某个概念或方法认识变得流畅,并整合成一个组块,思路就会变得“光滑”,释放工作记忆【组块相当于黑匣子,思考时只要知道组块的功能即可】。

头脑中的组块越丰富,解决问题就越容易,而且组块经验越丰富,我们就会创造出更大规模的组块。组块相当于一个神经通路,脑中的组块越多,发散思维就越容易找到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还能用新方式连接起两个或以上的组块,解决不同以往的难题。

【解决问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按顺序逐步推理,即专注模式,定位方向,细节推理,多是熟悉的问题;第二种,跟随整体的直觉。大部分难题、新问题都是需要直觉,而直觉通常是由看似不同的聚焦模式(神经回路)联接而成,这是创造性的发散模式在发挥作用。】

构建组块的基本步骤:

1、把注意力集中在所需要组块的信息上。学习新知识时,既要创造新的神经联接,也要把新的神经联接和大脑中的神经通路连接在一起,分心无法有效处理。

【仅仅理解某问题的解法,不足以创造日后都能随时回想的组块,“灵光一现”的小突破不是扎实的真本事。课堂上理解掌握,若不赶紧学习巩固,很快就遗忘并难以理解。合上书本自我检测,会提高学习效率。】

2、理解+提炼。要把基本概念打包组块,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理解就像强力胶,把基础的记忆痕迹(零碎知识)沾合在一起。理解并非一步到位,起初只是合成信息得出关键要义(提炼的过程)。

3、获取背景信息。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要知道何时何地使用它们。背景信息意味着跳出初始问题,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在更大的宏观背景中定位新组块。

学习活动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个过程。

自下而上组块:学习过程中的练习与重复可以帮助建立和加固每个组块,是一个打包过程;(上面的第2步)

自上而下组块:是一个纵览全局的过程,让我们看到知识在宏观场景中的位置。

【快速浏览,或者听一场演讲,都会获得宏观视角。】

为什么上课觉得懂了,一考试就发懵,因为你一直没掌握学习之道

二、如何打破能力错觉:组块与回想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不要太久之后才去回想,对于新知识,最好是24小时之内温习。】

能力错觉:重复阅读笔记和课本,却很少有人在学习时进行自我检测或提取练习。当书本在面前,大脑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材料也进入了大脑,看书毕竟比回想简单,因此执迷于错觉,坚持低效学习。所以,很多人求知若渴,也费时耗日,却没有学到东西。

只有用对了学习策略,学习才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回想、测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心理学家詹姆斯也曾表示,记忆有一个特质,主动重复比被动重复更加深刻。

研究表明,测试不仅仅及时检测知识,测试本事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改造已有的知识体系或为其增砖添瓦,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记住材料的能力。通过测试(回想)而发生的知识结构上的改善,被称为测试效应。其原因是,测试进一步强化并稳固了大脑中的相关神经联接。即使测试结果不理想,基于测试效应的改进仍会发生。

仅靠理解是不足以创建组块的,组块是更加复杂的记忆痕迹(神经回路),理解一个概念,神经通路隐约浮现,但非常脆弱、不明显,需要练习加以巩固。研究证实,一天之内再次强化练习,这在神经联接的初始阶段至关重要,重复与练习的背后是大脑在固化组块。

研究证实,相同时间内,仅靠对材料的练习和回想,学生记忆的内容和理解的深度都远远超出其他方法。提取过程本身增加了学习深度,并帮助我们逐渐形成组块。但研究者意外的是,学生自己觉得,概念导图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如果基础组块还没有嵌入(自下而上),就试着在组块间构建联结,完全是空中楼阁。

当我们学习一种新解法,为了学会这种技巧,总是倾向于不断练习,在完全理解后,仍然持续不断学习,称之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也会思维定式,同样类型的题目做多了,就变成暂时的思维惯性了】

研究显示,一旦理解了基本概念,在学习期内继续练习巩固,并不会强化长期记忆中的神经联结。一旦巩固后,就要开始穿插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穿插学习,是指将解题策略不同的题目混在一起练习,比如考试。【平时可将经典题型,难题写在卡片上,随机翻出来做】

题海战术会导致能力错觉。学生看起来效率很高,但研究显示,他们忘得也快,之所以热衷这些长期来看反而低效的学习策略,是因为我们喜欢采用那些学得更轻松更快的策略。穿插学习相比较难,但它却能让长期记忆和理解更好。我们需要让大脑知道:仅知道使用怎样的特定解题技巧还不够,还得知道何时何地去使用才行。

第七章 搭建组块对抗发懵

搭建组块除了多练习,平时生活中也能有效巩固,比如睡前看一遍,散步锻炼时回想,能够有效建立和强化神经元网络。

学习的过程就是每天把新知识点增添到知识框架里,有时候,在构建的过程中会遭遇瓶颈,在对理解内容进行重组时,往往会发生“知识坍塌”,这看似是理解能力的倒退,但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说明大脑正在推敲、重组,摆脱短暂的困扰期之后,我们会发现对知识的掌握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为什么上课觉得懂了,一考试就发懵,因为你一直没掌握学习之道

搭建组块有助于节省工作记忆的消耗。

幸运女神眷顾法则:如果不努力,注定会失败,但那些一直在努力的人必然会体验更多的成功。

刻意练习不是不分重点的完整练习,而是集中攻克最难的部分,并提高对这部分的解题速度。

第12章组块内容

体育竞技给高效学习带来不少启示。学打羽毛球,仅仅一天是不够的,但我们的身体会在长期重复过程中,不断完善挥动球棒的动作,不断重复会产生肌肉记忆,于是只要一个想法,即组块,就能让身体随之而动,而不必总是回想(分解)击球所有复杂的步骤。

【在熟练掌握组块之后,不用再去纠结每个细节,自然而然地去解决问题。】

同理,如果常用某个套路解决不同问题,我们会发现自己明白了套路背后的原理,又明白了得到答案的方法。

我们的大脑会在练习中构建出有意义的模型,从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而仅靠别人告知答案,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要记住,人们试着理解他们感知到的信息,单纯听别人讲,是无法学会任何复杂概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