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质教育在呼唤——老师,您在哪里

 飞华个人图书馆 2018-08-08

素质教育在呼唤——老师,您在哪里?

 

    时下,“实施素质教育”的确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且不说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的极力宣传,也不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三令五申,单就各学校的办学目标来说,哪一个不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谁知“素质教育”就在人们的高呼声中默默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老师。茫茫“师海”,谁是“素质教育”的老师呢?

一、素质教育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而不是死读教科书。

    谁都知道,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然而这个“学习”是怎样的过程,又是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在当前的教学状况下很必要谈论一番。长期以来,不少老师习惯把学生的学习定格于掌握课本的内容,甚至是将来考试的东西,完成达到这个目的而由老师指定的各种各样的作业,乃至于无休止的“题海战术”,练就对付各种形式、各种难度的试题的能力。究其原因,就是追求分数,迎合眼下人们(不正确)的评价观。有些有识之“师”不甘落后,也违心地选择了“应试教育”这等下策。于是乎,学生就在老师画出的圈子里转来转去,一天中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厌学成了普遍现象。不从这种扭曲了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我们的教学、教育根本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能迈进素质教育的轨道。我们决不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来换取短期的效益或某种畸型的发展。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个体素质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搞素质教育就需要教师把学习这个最基本、最起码的概念弄清楚,在教学中积极地去体现它真正的内涵。

二、素质教育的老师是以“尊重学生”为爱,不是以“严”为爱。

    热爱学生早以成为为师者的传统美德。但是爱的内容、方式、意义有所不同。古训“打是亲骂是爱”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已完全被否定了。“严是爱,松是害”或“严师出高徒”此类说法,可经常能听见。“严”可以使学生畏惧老师,不打折扣地完成老师交给的所谓学习任务。还可以使学生最终得以在考试中获得高的分数,让老师如愿以偿。这大概就是这种爱的内容和目的吧。令人忍无可忍的是,一味地“严”使学生“废寝忘食”、使学生“起早贪黑”,连节假日也没有了,完成作业几乎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使他们失去了欢笑,失去了好奇,失去了独有的那分本当呵护的童真。一味地“严”不是真正的爱。“以人为本”可以说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爱学生,应该以平等、民主为前提,应该让学生体验拥有一个受尊重的自我。这种爱才是最深厚、最有价值的爱。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可以说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学生的集中体现。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或困难、困惑等,适当地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方式,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有这样,才可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勇于表达独到的见解,表现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素质教育的老师深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而不是处处居高临下,自命清高。

    古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以为老师一定要或应该比学生知道得多。因而若逢学生知道的而老师却不知道,尤其是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不能回答,就认为该老师应感到羞愧,感到无地自容。这在知识增长缓慢,知识门类比较稳定,学生的学习又有很大局限的时代里也许会成为一种正常、自然而然的认识。但是,在经历了一个“知识爆炸”时代而成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老师一定比学生知道得多,的确难说了。因为现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单说互联网吧,当许多学生在上网冲浪的时候,许多教师还在“海边”徘徊呢。因此,可以说在进入 21 世纪的今天,课堂必然不只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它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不是说“教学相长”吗?所以为师者不必处处显示自己的清高,时刻不忘自己的尊严。要能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切不可在学生面前出现错误时来个“自圆其说”式的搪塞来施展所谓的“教育机智”,从而维护那可怜的尊严。否则,只会留给学生一个虚伪的形象,导致威信的丧失。

四、素质教育的老师视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良好的课堂纪律,而非管住学生,使课堂按照教者的意愿展开。

    许多年以来,老师一般都追求学生坐姿端正,规规矩矩这样一种鸦雀无声的课堂效果。这意味着学生要完全按照老师的预想和事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顺应老师的意图、思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这些人把学生对老师的绝对服从视为良好课堂的标志。在课堂上,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是不可取的。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要课堂纪律吗?不是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良好的课堂纪律应该是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能积极展开讨论,善于争辩。老师在课堂上不但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突然举手提出不同的见解或疑问,而且对这种现象要多加鼓励,保护他们好问、爱动的天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课堂。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呼唤发展学生的老师,呼唤尊重学生的老师,呼唤实事求是的老师,呼唤以生为“本”的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