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修之守觉法

 愚人道缘 2018-08-09


何为守觉法?

    所谓守觉法,即是安住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之境。

怎么安住在觉性上呢?

    于静坐之时,万缘放下,闭目反观,觉照着一切念头以及身体上所有的感受。渐渐的会发现所觉照的一切皆是空相,如念头、身体各种气感、跳动、触动、以及各种神奇境界等都在生灭变化,唯有觉知这一切变化的“觉性”是永恒的。此时,空掉一切变化生灭之相,反观这个觉照者,然后安住于这个觉知的状态里。自然会入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一种纯觉照状态。这种方法,即是守觉法。

   于此,其精自化,其形自正,其气自调,其脉自通。无走偏之危,亦无着魔之险。同样无漏丹之虞。实是禅修之最高法门。久坐性光自生,虽闭着眼,眼前也是大放光明。

那么怎样确定守觉法练对了?

    有如下现象:1.虽闭眼,周围发生一切尽皆知晓。2.不再追逐开悟,不再参谁是我,我是谁。3,神未足之时,一切心念尽皆知。神足之时,一念不生。4.不再作意观想,不再理会气感。一切有为的方法都不愿再使用,感觉都是多余。有此4点即是。


守觉,安住,等等与自性有关系吗?

    禅定,安住在一念不生的清明状态里,若以为这个状态是本来面目,那么本来面目又如何来承载你的安住?你又为何有个地方安住?平时读书看报,玩手机就不是本来面目了吗?这最多算是禅定的一种方法而己。清明状态又是谁知道呢?也许有人会说,清明状态是觉,也是知,是一不是二,没有另一个知道者。这样回答也对,但很多时候,安住的状态里还有作意的成份,还有轻微的意识。  但不管如何,禅定就是要让心找个状态安定下来,只有这样,禅定才有下手处。只不过,安住于清明状态,是心最好的安住地点。也是关闭了意识后自然出现的状态。若一定要给这个清静状态取个名的话,不妨叫做心的原始状态。不能见到心的原始状态,就将她定义为本来就应该如此。
    如果用水来做比喻,风平浪静时,是名为水。惊滔拍岸,还是名水。不能因水的状态不同,就不叫水了。亦如是。
    无论你做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念头,都是的一种状态,这就好比是波浪。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永远在,不增不减。就如水,有无波浪,都无增减。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打坐?还要守觉法干啥?因为我们迷失在“心”的动态里了,以“心”的某一形态为心的全部。仍以水比喻,波滔起伏,一浪接一浪,迷失在浪花间,从而以为浪花就是水的全部。所以,我们才要安静下来,不去追逐浪花,如此才能体察到水的全体。静坐守觉,就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