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政法精学宝典|考点精学72信息公开案件司法解释

 神州国土 2018-08-10

依申请公开


二、填空自测

 1.属于信息公开案件受案范围的有:(1)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A________提供或者逾期B________的;(2)对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不服直接起诉的,C________直接受案,法院应告知先向D________公开,对答复或不予答复不服方可起诉;(3)与其自身相关的记录不准确要求行政机关予以更正,E________更正或不予F________的;(4)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其申请要求的G________或H________;(5)主动公开或依他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涉及其I________、J________的;(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可以K________或L________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2.信息公开诉讼不受案的有:(1)因申请内容不明确,行政机关要求申请人作出A________、B________的告知行为;(2)C________中要求查阅案卷,告知按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的;(3)要求提供政府公报、白皮书、报纸、杂志、书籍等D________,行政机关拒绝的;(4)要求为其制作政府信息或要求向其他组织或个人E________信息,行政机关予以拒绝的;(5)要求对政府信息进行汇总、F________、G________,行政机关予以拒绝的。

 

3.对依申请公开行为不服,应以作出A________的机关为被告,逾期不予答复的应以B________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对主动公开行为不服,应以C________该信息的机关为被告;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组织公开行为不服,以D________为被告。政府信息公开与否的答复依法报经有权机关E________的、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部门确定的、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的,均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F________的机关为被告。

 

4.被告拒绝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对拒绝的A________以及履行B________、说明C________义务举证。被告主张信息不存在,应当提供经过合理D________的证据;原告能够提供被告保存有政府信息线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E________。以信息涉及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为由起诉的,被告应对F________原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是否G________征得其H________举证;因公共利益决定公开的,被告应当对认定公共利益以及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I________的根据举证。被告拒绝更正与原告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的,应当对原告要求更正的理由J________以及被告是否K________更正举证。被告能够证明信息确定为国家秘密,请求在诉讼中不提交的,法院L________准许。审理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应当M________采取适当的审理方式。

 

5.被告以政府信息与申请人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为由不予提供的,人民法院A________要求原告对B________事由作出说明。起诉拒绝更正信息记录的,原告应当对被告提供的政府信息记录C________的相关事实举证。

 

6.被告构成行政不作为的判决A________定义务:(1)B________不予公开决定,并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C________。尚需被告调查、裁量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D________;(2)被告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可以作区分处理的,应当判决被告公开E________的内容;(3)被告提供的信息不符合申请人要求的内容或形式,可以判决被告按申请人的F________提供;(4)应当更正而不更正信息记录的,应当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G________。尚需被告调查、裁量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H________。被告无权更正的,判决其I________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原告一并请求判决被告公开或更正政府信息且理由成立的,判决被告限期J________或K________。

 

7.被告公开政府信息涉及原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1)应当判决A________,并可以责令被告采取相应的B________;(2)造成损害的,根据原告请求依法判决被告承担C________责任;(3)决定公开但尚未公开的,应当判决行政机关D________;(4)诉讼期间原告申请停止公开的,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开该信息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公开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裁定E________公开。

 

8.被告不构成行政不作为,或者以侵犯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为由反对公开理由不成立的,以及不能合理说明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系根据自身特殊需要,且被告据此不予提供的,应当判决A________。

 


答案:

 

1.A拒绝,B不予答复,C不能,D行政机关申请,E拒绝,F转送,G内容,H形式,I商业秘密,J个人隐私,K一并,L单独

2.A更改,B补充,C行政程序,D公开出版物,E搜集,F分析,G加工

3.A答复,B受理,C公开,D该组织,E批准,F署名

4.A根据,B告知,C理由,D查询,E调取证据,F是否涉及,G书面,H同意,I重大影响,J是否成立,K有权,L应当,M视情况

5.A可以,B特殊需要,C不准确

6.A履行法,B撤销,C公开,D重新答复,E可以公开,F要求,G更正,H重新答复,I转送,J公开,K更正

7.A确认违法,B补救措施,C赔偿,D不得公开,E暂时停止

8.A驳回诉讼请求


三、真题精读

 

(2016/2/47,单选)甲公司与乙公司发生纠纷向工商局申请公开乙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该局公开了乙公司的名称、注册号、住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但对经营范围、从业人数、注册资本等信息拒绝公开。甲公司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关于此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公司应先向工商局的上一级工商局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法院起诉

B.工商局应当对拒绝公开的依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举证

C.本案审理不适用简易程序

D.因相关信息不属政府信息,拒绝公开合法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

 

【解题思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起诉程序,并未实行复议前置,A选项说法错误。

《行政诉讼法》第34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被告拒绝向原告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对拒绝的根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举证。工商局作为被告,理应对拒绝公开的依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举证,B选项说法正确。

《行政诉讼法》第8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一)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二)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三)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除前款规定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发回重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因此,普通一审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属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C选项说法错误。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可见,与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相关,并由行政机关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均属于政府信息。本题所指的“经营范围、从业人数、注册资本等信息”是工商行政机关履行工商登记行政职责过程中收集获取并记录保存的信息,属于政府信息,故D选项说法错误。

注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结合考查,已经成为近年命题的固定模式,选择题和案例题、论述题均有涉及,分值逐年上升。

 

【答案】B

 

【实战贴士】政府信息公开综合考查的题,在解题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理解立法原理,尤其是要结合《信息公开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相关理论来理解《信息公开案件司法解释》的条文,做到融会贯通、理解透彻;二是要掌握“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主线,从宏观大视野再到微观小细节,逐步系统深入的掌握相关考点,之后解此类题才能有清晰的思路。

 

 

(2015/2/79,多选)沈某向住建委申请公开一企业向该委提交的某危改项目纳入危改范围的意见和申报材料。该委以信息中有企业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等个人隐私为由拒绝公开,沈某起诉,法院受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作出拒绝公开决定前,住建委无需书面征求企业联系人是否同意公开的意见

B.本案的起诉期限为6个月

C.住建委应对拒绝公开的根据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举证

D.住建委拒绝公开答复合法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

 

【解题思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3条规定,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沈某申请的政府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应当书面征求意见,因此A选项错误。

《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未作特别规定,本案的起诉期限为6个月,B选项正确。

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中,被告应当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也规定,被告拒绝向原告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对拒绝的根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举证。因此C选项正确。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2条规定,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此案中,住建委认为信息中有企业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等个人隐私的,应当保留或删除此类不能公开的信息后,向沈某提供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而不应该全部拒绝公开,D选项错误。

【答案】BC

 

 

(2014/2/83,多选)王某认为社保局提供的社会保障信息有误,要求该局予以更正。该局以无权更正为由拒绝更正。王某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王某应当提供其向该局提出过更正申请以及政府信息与其自身相关且记录不准确的事实根据

B.该局应当对拒绝的理由进行举证和说明

C.如涉案信息有误但该局无权更正的,法院即应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D.如涉案信息有误且该局有权更正的,法院即应判决在15日内更正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

 

【解题思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原告起诉被告拒绝更正政府信息纪录的,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过更正申请以及政府信息与其自身相关且记录不准确的事实根据。被告拒绝更正与原告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的,应当对拒绝的理由进行举证和说明,因此A选项和B选项均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规定,被告依法应当更正而拒绝更正与原告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更正。尚需被告调查、裁量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重新答复。被告无权更正的,判决其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因此,如涉案信息有误但该局无权更正的,法院即应判决其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而不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故C选项错误。同时,按照上述规定,如涉案信息有误且该局有权更正的,如何判决还需考虑是否属于“尚需被告调查、裁量”的情形。若尚需被告调查、裁量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重新答复,而非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更正,D选项未考虑是否属于“尚需被告调查、裁量”,表述的做法过于片面,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AB

 

(2013/2/45,单选)田某为在校大学生,以从事研究为由向某工商局提出申请,要求公开该局2012年度作出的所有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局拒绝公开。田某不服,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因田某不具有申请人资格,拒绝公开合法

B.因行政处罚决定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拒绝公开违法

C.田某应先申请复议再向法院起诉

D.田某的起诉期限为3个月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

 

【解题思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规定,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之外的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可见,只要因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合理需要,公民均可以申请获取相关的政府信息,不需要与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有任何利害关系,田某根据科研需要有权申请公开相关政府信息,因此A选项错误。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不属于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此B选项错误。同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并不限于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故申请公开的信息是否属于重点公开的的政府信息,均不得作为拒绝公开的理由。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该条例并未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规定为复议前置案件,属于复议和诉讼自由选择型的行政案件,因此C选项错误。

按照2015年生效的新《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直接起诉期限为6个月,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并未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作出特别规定,因此,新《行政诉讼法》生效后,直接起诉的期限从3个月改为6个月,D选项就不正确了。

【答案】无(原答案D)

 

(2012/2/81,多选)田某认为区人社局记载有关他的社会保障信息有误,要求更正,该局拒绝。田某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田某应先申请行政复议再向法院起诉

B.区人社局应对拒绝更正的理由进行举证和说明

C.田某应提供区人社局记载有关他的社会保障信息有误的事实根据

D.法院应判决区人社局在一定期限内更正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

 

【解题思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该条例并未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规定为复议前置案件,属于复议和诉讼自由选择型的行政案件,故A选项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被告拒绝更正与原告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的,应当对拒绝的理由进行举证和说明。原告起诉被告拒绝更正政府信息记录的,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过更正申请以及政府信息与其自身相关且记录不准确的事实根据,因此B选项和C选项正确。注意行政诉讼由被告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但拒绝更正信息的行政诉讼案件,原告和被告双方均需承担举证责任,这是行政诉讼当中唯一的一种原告、被告同时承担举证责任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规定,被告依法应当更正而不更正与原告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更正。尚需被告调查、裁量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重新答复。被告无权更正的,判决其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因此,原告起诉被告拒绝更正信息案件,法院应按照不同的情形作出相应的判决,若法院审理认定社保局拒绝公开合法,应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而非直接判决责令被告履行更正职责,因此D选项错误。

【答案】BC

 

(2012/2/85,多选)法院应当受理下列哪些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提起的诉讼?

A.黄某要求市政府提供公开发行的2010年市政府公报,遭拒绝后向法院起诉

B.某公司认为工商局向李某公开的政府信息侵犯其商业秘密向法院起诉

C.村民申请乡政府公开财政收支信息,因乡政府拒绝公开向法院起诉

D.甲市居民高某向乙市政府申请公开该市副市长的兼职情况,乙市政府以其不具有申请人资格为由拒绝公开,高某向法院起诉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

 

【解题思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相对人要求行政机关提供政府公报等公开出版物,行政机关予以拒绝,向法院起诉的,不予立案,因此A选项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认为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或者依他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侵犯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因此B选项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因此C选项和D选项正确。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审理信息公开案件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有对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两类行政行为不服,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类是信息公开行政不作为,例如C、D选项;一类是行政机关擅自公开他人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例如B选项。

【答案】BCD

 

(2011/2/43,单选)刘某系某工厂职工,该厂经区政府批准后改制。刘某向区政府申请公开该厂进行改制的全部档案、拖欠原职工工资如何处理等信息。区政府作出拒绝公开的答复,刘某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区政府在作出拒绝答复时,应告知刘某并说明理由

B.刘某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二个月

C.此案应由区政府所在地的区法院管辖

D.因刘某与所申请的信息无利害关系,区政府拒绝公开答复是合法的

 

【考点】信息公开诉讼

 

【解题思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1条规定,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二)属于不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三)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可见,行政机关作出拒绝公开的答复时,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故A选项正确。

《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此案的起诉期限应为六个月,故B选项错误。

《行政诉讼法》第1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被告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本案被告是区政府,属于县级人民政府,故本案应当由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C选项错误。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0条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可见,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的申请人,不需要与所申请的政府信息存在利害关系,只要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就可以申请公开相关政府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

文章来源:行政法黄韦博公众号2018年7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